近日,家住池阳街道烟柳园社区红光自建房5排的丁大爷在邻居马明亮的帮助下,将之前种在小区道路转角处的一棵橘子树移栽到了另一边。虽然移栽后橘子树离家稍远,但让路口更宽敞了,为这一排居民的出行都带来了便利,也为小区路面硬化改造工程让了道。“前些年,丁老的儿子意外离世,这棵橘子树是他们儿子在世时种的,是他和老伴的念想。”马明亮如是说。因为这个原因,直到工程临近,邻居们才请他代表小区居民向老两口提起移栽请求。了解情况后,老两口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移栽事宜。
移栽前位置
移栽后位置
移栽完橘子树,马明亮拍了张照片发在红光自建房微信群,获得了一排“大拇指”。随后,他回到自家小院,仔细在议事协商记录本上记录这件事。之所以会作为代表向丁老一家协商,马明亮向记者亮明了另一个身份——红光自建房邻里议事点召集人。而他这个向各位邻居敞开的小院也有一个别称:老马议事点。一天前,丁老一家移栽橘子树便是在这里商讨的。
“老马议事点成立于2019年,主要还是考虑到红光自建房的特殊性。”烟柳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柴佳仪介绍。红光自建房小区始建于1996年,系原红光村湖心组自建房,共有九排203户,900余人,外来人口居多。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公共基础设施薄弱,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热情也不高。
由于自建房小区没有物业,这里最显著的问题便是居民与社区沟通间的壁障。为破解这一无人管理的“困局”,烟柳园社区立足实际,筛选出了责任感较强的居民代表作为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感情纽带,激发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更多地投入到社区活动中。
“我当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老马,他是我们的‘老熟人’。”柴佳仪告诉记者。马明亮曾是该社区人人熟知的“上访户”。2019年之前,他为了改善大家的居住环境,曾多次就红光自建房拆迁改造事宜上访,是这一带的“名人”。柴佳仪和同事通过多次与老马交流,让老马豁然开朗、转换思路:上访并非唯一与政府沟通的方式,搭建多元议事平台,成为居民与社区及各部门沟通的“传声筒”,是更加有效的方法。就这样,在烟柳园社区的支持下,红光自建房的居民们以排为单位选出了各排的排长(居民代表),而马明亮则在大家的推举下成了9位排长的小组长。
自打那时起,马明亮的自家小院便成了各位排长的议事点。每当居民有了意见,先向排长反映,排长们再就其中合理、可操作的共同商讨,最后形成清晰的诉求向社区和街道反映,共同寻求解决方法。而在解决过程中,排长们再帮助社区同居民做好解释沟通。
道路改造、雨污分流前
改造后
“这里曾有人养殖鸡鸭,味道很大,周围经常因此闹矛盾;这几家前两年还用煤炉,安全隐患很大;这排人家过去遇到大雨就会被淹,苦不堪言……”在红光自建房如今平坦整洁的柏油路上,老马边走边回忆。他感慨,议事点成立后,这些年的红光自建房可谓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改变了过去因居民卫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常见的饲养家禽、毁绿种菜、煤炉烧水等现象,还兴建了停车场、架设了路灯、改造了三条主干道、硬化修复了各处不平整路面、协调了雨污水管落地分流……
“下雨不积水了,路灯都亮起来了,也没人乱丢垃圾了,日子越过越好!”在此居住了30多年的居民方美满为这些变化竖起了大拇指。当天,她和邻居也热心地前来帮助丁老移栽了橘子树。在共商共议的机制下,居民的归属感、责任感不断增强,越来越多人走出“小家”,积极融入“大家”。柴佳仪告诉记者,除了老马,这两年红光自建房还涌现出了一批热心居民,有想方设法解决居民矛盾的排长胡琦,有处处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自建房党小组长汪兴满,有年逾七十仍为文明创建奔走的老年志愿者丁世荣……越来越多居民从“旁观者”转为“参与者”,以“主人翁”姿态加入小区治理,越来越多难题在有人牵头、有人协调、有人监督中不断得到化解。
今年,烟柳园社区又出资为老马议事点进行了升级美化,精美的墙绘、生机盎然的绿植……老马的小院子成了红光自建房的一道风景线。“目前,我们通过老马议事点已经协商解决了超过两百件事关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柴佳仪表示,下一步,烟柳园社区将继续聚焦群众迫切关心的民生实事,多措并举畅通居民参与社区治理路径,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中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