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今年3月8日,我区出现首场暴雨,较常年提前27天;4月1日到6月6日,全区共经历了7次暴雨过程,降雨量近700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倍。面对暴雨的“车轮战”,从防汛物资储备到江河堤防、排涝泵站、水毁修复工程现场,我区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守土有责,协调配合,全力应对,筑牢防汛减灾的“安全堤”。
在这一次次“大雨无大灾”的背后,我区有怎样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汛抗洪体制机制在发挥作用?
“汛前,明确责任,周密部署,严阵以待;汛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全力应对。”区防汛指挥部负责人认为,充分准备,防汛工作才能有备无患。面对今年异常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区及早行动,未雨绸缪,认真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及时调整了区、镇街、村三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由各级党政一把手分别担任政委和指挥长,召开了高规格的工作会议,举办了全区防汛抗旱指挥长培训班,从4月初开始,有防汛任务的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
“河水上涨太快!大圩告急!……”接到险情报告后,殷汇镇防汛负责人立即下达指令:启动防汛预案。堤岸抢险、物资调运、人员转移……在统一指挥调度下,该镇抢险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抢险工作中。这是我区日前开展的一次防洪抢险演练场景。
针对部分干部群众缺乏抗洪抢险经验的问题,5月份以来,我区大范围开展防汛抗洪演练,其中区级演练3场,镇街道19场,村级100多场,演练科目包括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堤防巡查抢险、转移安置、水上搜救等,参演人数超过4000人。3月份以来,区防指指导各地科学修订各类应急预案、水库(水电站)汛期控制运用计划和泵站运行操作规程等。明确了全区66座水库、5座水电站、42座千亩以上圩口、32座200千瓦以上泵站的防汛责任人,配备了80多名水利技术干部和189名村级水管员,完善群策群防网格化防汛抗旱体系,打通了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为充分发挥塘库湖渠的滞洪削峰作用,我区着力抓牢水利工程调度,暴雨前预降底水已成常态,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时间差”,却能使全区在前期强降雨中不受大灾。针对汛前排查出的险工隐患,区防指采取限期交办的方式,及时消除隐患46处,对一时难以消除的隐患,均制定了应急度汛方案、落实了应急措施。同时,在区、镇、村和有关园区以党员、民兵、周边群众、企业职工为主体组建了157支抢险队伍,队员近6000人。为了切实提高防汛队伍的抢险应急能力,我区加大培训演练力度,确保一旦有灾情,“拉得出,冲得上,顶得住,打得赢”。防汛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全区共储备砂石料4.5万吨、麻袋编织袋29.5万条、桩木1988立方米、冲锋舟4艘、救生衣200套、救生圈180只,总价值1000多万元。同时,还进行了社会号料储备,其中砂石料将近10万吨,工程车52辆、货运车184辆、客运车16辆,还有发电机、电缆、工作灯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