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是一条什么“路”?简单来说,集成电路就是把大量的电路浓缩在半导体芯片的方寸之间,而在小小的元器件上封装复杂的电路,需要施展技术“精雕细琢”。在贵池,就有这样一家从“芯”出发、向“新”而行的企业,该企业深耕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和封装测试,一路走来见证了贵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日渐根深叶茂。这家企业就是池州巨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日前,该企业迎来“双喜临门”——乔迁新厂、设备提档。2022年9月,该企业正式启动年产3000KK集成电路封测及扩建QFN/DFN项目,历时两年,一栋现代化标准化厂房从一纸蓝图拔地而起。今年11月初,该企业搬入“新家”,全面进入试生产阶段。据该企业总经理佘卫平介绍,新厂生产步入正轨后,老厂房的生产线将陆续关停,全面搬迁至新厂房。
“之前,受限于老厂房的结构、层高等方面因素,导致很多设备无法上马,阻碍企业向‘新’发展。”谈及“另起炉灶”的原因,佘卫平如是说。近年来,巨成电子一直紧盯产业“风口”,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这就决定了需要更大的空间和更先进的设备,但是老厂房由于空间有限、结构不合理,不具备“更新”条件。
新厂房的建成、投用,让该企业推进设备迭代升级、提高产品工艺有了更足的底气。如今,走进该企业的生产车间,目之所及干净亮堂,一系列先进的生产设备已陆续就位,设备总台数约为老厂房的4倍,产能实现大幅提升。偌大的车间里,操作人员的身影寥寥可数,取而代之的是正在忙碌运转的智能化机械设备,机械手灵活挥舞、戳戳点点,快速精确地执行各种复杂生产指令。接下来,在新设备、新技术的“加持”下,该企业将发力高端产品生产线,逐步提升高端产品占比,推动产品结构转型升级。
“当前,国家正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又是一个新的‘风口’。”佘卫平坦言,企业只有不断强研发、扩产能、促高端,方能在风口到来时抓住机遇。深谙这一发展之道,该企业对创新资源舍得投入,每年拿出产值的5%用于新品研发,与池州学院合作开展技术研发,并紧跟“风口”进行设备自动化改造,建设无人车间,逐渐用机器人大量取代人工操作,“撸起袖子”向数智化转型。正是因为这份执着和努力,近年来,该企业发展一路向好,“朋友圈”也越来越大,稳定的订单纷至沓来。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方“沃土”,在佘卫平看来,贵池是企业发展的机遇之地。2018年,几个合伙人仅来贵池考察一趟便被贵池的诚意打动,紧接着,签约、落户,开启奋斗拼搏的新征程。一路走来,他们真切感受到了贵池全力以赴的呵护,给力的东风帮助企业乘风而起、做大做强。
“新厂房从规划到建设,离不开政府和园区的顶格支持、专班推进,他们把每个环节都考虑周全,极大保障了项目推进速度。”佘卫平说,正是因为贵池长期以来“保姆式”的暖心服务,让企业有勇气、有信心在这片沃土不断“加码”,当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兴未艾,该企业将抢抓大有可为的机遇,在贵池这片沃土大展作为,不遗余力助力贵池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