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贵池:以工代赈,美了乡村又增收

发布时间:2024-10-22 12:20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这项政策好,不仅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还是为自己村干活,干得更有劲了。”日前,涓桥镇桂畈村村民阮宏友指着家门口一条平整干净的乡间小路感慨道,他所说的“政策”是我区在农业农村及重点工程领域落实推广用“以工代赈”的方式建设项目,眼前焕然一新的道路也得益于该政策的实施。

去年9月,为期1个月的桂畈等村庄道路硬化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对该村汪家路等四条总长1285米的道路进行硬化升级,吸纳了包括阮宏友在内的20余名当地村民在“家门口”上班。26天工作、4420元工资,阮宏友记忆犹新,他常年四处打零工,去年得知村里要修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工地,走路五分钟就能到的“上班路”,甚至让他在项目完工时颇有些不舍。“工资也比我打零工高不少,以后再有这样的项目,我第一个报名!”阮宏友说。

说起推广以工代赈政策的好处,殷汇镇杨桥村党总支书记张成很有发言权。不久前,该村道路硬化工程刚刚全面竣工,该村三段总长1300米的道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的泥巴路变成了平坦宽阔的水泥路,还带动了12名本地村民就业增收。

当得知村里要实施此类项目时,张成第一时间就想起了低保户鲍贵英。“她老伴身体不好,大儿子又身有残疾,整个家庭就靠她打零工支撑着经济来源。”

听了张成的建议,鲍贵英毫不犹豫地应下了这份工作,修路时她主要负责路面浇水工作。“不仅工资比我平时打临工高出不少,关键离家近,不忙的时候能回去照顾家里。”谈起以工代赈项目,鲍贵英连连称赞。

以工代赈方式不仅为村民增添了收入、办了实事,还发挥项目“撬动”作用,持续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项目实施以来,对我们整个杨桥村老百姓来说好处很多,不论是出行还是生产生活都方便了很多。”张成很是感慨。

修条水泥路,告别泥巴路,曾是杨桥村种粮大户佘明富日思夜盼的事。“以前路不好走,旋耕机、播种机进入田间都很困难。”佘明富介绍说,这次村里实施以工代赈项目新修的其中一段道路,正好穿过他所承包的600余亩土地,让他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巧的是,项目竣工后正好赶上水稻收割,几台大型收割机稳稳当当地进入了稻田里来回作业,相比于往年,今年的收割时间缩短了两天左右,给佘明富省了不少。“路好走了,我们种田的底气更足了。”佘明富高兴地说道,目前他正在抓紧筹备着紧接而来的小麦播种,播种机也已联系到位,就等着下田“大显身手”了。

如今,在贵池,以工代赈方式发挥着“四两拨千斤”的赈济作用,已成为集就业促进、基础建设、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既美了乡村又富了村民。截至目前,我区共实施农业领域及重点工程推广以工代赈方式项目6个,组织参与项目建设务工人数超200人次,发放劳务报酬超300万元。接下来,我区将加大以工代赈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力度,以项目实施推动群众增收致富,拓宽群众就业渠道,实现从“输血式”向自我“造血式”的转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