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山水动人,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素有“水好鱼美”之誉,是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先后获评全国生态经济示范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首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旅游强区、安徽省山水园林城市、安徽省文明城市。
(山水贵池 千载诗城 李成国/摄)
近年来,贵池大力实施“产业赋能、生态引领、全域融合”战略,突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有序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做优做强,全域旅游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和务实成效,一幅美丽的现代化山水田园新贵池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全域旅游 擦亮旅游新名片
秋天的贵池,绿水蓝天,青山妩媚,风光旖旎。从秀山门博物馆到九华天池,从国家4A级旅游景区杏花村到“华东第一洞”大王洞,大美贵池令人留恋。
激流在狭窄的河道中奔腾,游客们坐在漂流艇上,双手紧握扶手,漂流艇冲下落差较大的瀑布,尖叫与欢笑声四起,回荡在山谷……在九华天池景区的冰河谷漂流,不少家长带孩子前来体验山水之趣。
(九华天池/李成国)
马衙街道的九华天池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大批外地游客纷至沓来,今年夏天成为了外地游客避暑的热门“打卡地”。此外,景区内融汇中国传统傩文化、古徽派建筑风格,并以“仙侠”为主题的傩仙镇,集文化展示、主题旅游、民俗表演、活动市集、休闲度假于一体,白天看日出、游峡谷、玩漂流,夜晚赏傩舞、看打铁花、逛集市……把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引进来、聚起来、留下来,体验夏日清凉与乡间温情。
文旅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贵池以建设魅力贵池,打造全省、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提升杏花村景区、齐山-平天湖景区、大王洞景区、九华天池景区等地的旅游品牌效应,致力于将贵池建设成为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文化旅游、乡村生态旅游、休闲疗养目的地。
(罗城渚湖姜 丁永清/摄)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旅游则是文化的载体。
贵池扎根深厚的传统文化,汲取红色文化养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不断挖掘“红色、绿色、金色”宝藏。“红色”文化以中共沿江中心县委纪念馆为龙头,中共黄西工委纪念馆、棠溪革命历史纪念馆为两翼,展示贵池红色血脉,赓续红色传承。“绿色”生态康养以“安徽省森林康养基地”——九华天池景区、天生湖、元四村以及罗城文旅森林康养基地为代表,拥有着原始茂密的生态灌木林和清澈纯净的丰富水资源。“金色”田园之旅罗城文旅芝樱花花海已成为打卡胜地,九华天池已形成“爬山观景、品鱼望湖、感悟傩文化”的精品一日游。马衙旅游休闲小镇、里山康养文旅小镇、梅村茶旅小镇等一批金色乡村旅游悄然兴起。
全域旅游是推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在新文旅发展热潮中,贵池抢抓风口,坚持全市“一盘棋”,全域优化,亮点纷呈。
(十二时辰民宿)
目前,贵池全区现有A级景区12家,其中,国家4A级景区5个、3A级景区7个。省级旅游示范村11个,中国传统村落2个,首批安徽省特色旅游名村2个,精品酒店200余家、特色农家乐100余家、乡村民宿40余家……全区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齐全,为旅游发展和提升奠定了一定基础。
业态融合 提升旅游新活力
文旅融合创新标,奋楫扬帆逐浪高。
近年来,贵池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和“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主基调,把文化旅游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文旅融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围绕加快构建“文旅 +”融合式发展体系,不断创新红色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户外运动旅游、自驾旅游和研学、康养、冬春季旅游等产品业态。
随着旅游景点数量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一系列以景为媒、精彩纷呈的节庆活动进一步打响了贵池旅游品牌,助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杏花村)
“真是没想到,坐在家门口也能看到激烈昂扬的赛龙舟表演……”今年6月10日,第五届杏花村龙舟嘉年华活动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举行,除了激昂的龙舟竞渡比赛,还有精彩的开幕式、第三届“昭明文学奖”全国征文大赛启动仪式。
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更多有特色、有亮点的品牌产品。
在融合的过程中,贵池充分发挥池州傩的文化品牌优势,把傩文化搬到傩仙镇景区演出,将省级非遗“罗城民歌”与乡村晚会巧妙地融合演出,让游客体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游客生活,宣传贵池文化。并推出“非遗+旅游”“文化+旅游”等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在梅街镇刘街社区打造了傩文化展示馆,深入挖掘传统非遗产品。同时,组织剪纸爱好者创作了一批具有贵池特色的剪纸,既提升了旅游品质,壮大旅游经营主体,又传承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傩仙镇 吴旭东/摄)
同时,贵池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具有特色的农业品牌,注重发展精品旅游,扩大全域旅游战果。在贵池,可以感受休闲垂钓园牧渔之乐,可以体味农耕文化博物馆农耕百味,可以观览“小桥流水人家”、品味村落百转乡情,也可以踏足山野村庄,体察文化非遗的活态传承。
融合旅游 释放乘数效应
伴随着全域旅游建设,贵池文旅产业“树绿荫浓”。
文旅一业兴,带动百业旺。“你好,你们什么时候来?要几间房……”牌楼镇大山村秋浦仙居主理人王小春一边登记好客人预订的房间信息一边介绍,每年夏季,特别是暑假期间,来避暑游玩的人特别多,至少提前三天才能订上。
(秋浦仙居)
近年来,贵池区借助“全域旅游”的风口,依托境内的国家A级景区——杏花村、九华天池、大王洞、霄坑大峡谷、石门高等景区等旅游项目,大力挖掘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生态功能,利用“生态+”等模式,推进生态资源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促进当地群众走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之路。
今年,霄坑村茶产业总值达到5000万元。如今,霄坑村一体化旅游服务已经成为贵池区旅游的一个品牌,每年旅游直接和间接收入达300多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0元,走出了一条把绿水青山的资源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的乡村振兴路径。
(霄坑 阮高超/摄)
而这,只是贵池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
贵池区立足优势、发挥特色、挖掘资源,不断探索创新旅游新业态,全面推进旅游与文化、农业、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全员参与、全民推动的强劲合力,全域旅游工作得到有序开展,“旅游+”正在贵池遍地开花——
象山小树林趣游营地、源溪村喵吉客户外音乐营地、罗城文旅千亩花海、霄坑大峡谷山林徒步、益林农庄民俗文化体验、三宝趣园垂钓采摘等一批批景色优美、生动有趣、富有浓郁乡土气息的“网红打卡地”相继出现,一批批农村闲置农房、闲置宅基地及低效利用耕地和山水生态资源盘活,一批批站得住、叫得响、有前景的乡村旅游品牌正在成为老百姓增收致富“摇钱树”,乡村美了、活了、火了、富了,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象山小树林 钱迎接/摄)
此外,贵池建立旅游营销联盟,综合构建旅游产品、商品和传统技艺生产、展示、体验、销售体系,利用大V带货、节庆营销、专线营销等新方式,线上线下共同发力,提升黄精、绿茶、秋浦花鳜等土特产品价值,实现贵池生态资源的资本增值和绿色发展的深度融合。
推动新时代贵池文旅融合发展,其力已聚、其势已成。未来,贵池将抢抓安徽打造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机遇,继续围绕市、区、景、城一体化发展,构建“一城五带三板块”的活力绿链和产业带功能体,补齐短板,努力把贵池打造成春可赏花、夏可避暑、秋可休闲、冬可康养的“旅游胜地”,让贵池大地的山水人文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以崭新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