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室里,几位老人津津有味地注视着银幕;健身室里,两名乒乓球球友挥拍“激战”;棋牌室里,不少棋牌爱好者分桌对弈......9月23日下午,在秋浦街道翠微社区养老活动中心,数十位居民正在这里享受着“家门口”的幸福时光。
“过去我们没有合适的室内场地可以打,天气一热、一下雨就只能‘歇着’,现在有了这个室内球室,除了打打球还能跟邻里聊聊天,生活变得更有滋味了。”说起这个室内乒乓球桌,本不善谈的球友陈爷爷打开了话匣子。
“社区居民特别是老年居民,现在能在‘家门口’就拥有这样一个活动场地,离不开社区‘合伙人’的助力。”翠微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纪池鑫告诉笔者。
过去只听过企业合伙人,社区“合伙人”笔者还是第一次听说。
纪池鑫坦言,翠微社区作为主城区中心城区的老社区,社区居民结构复杂、诉求多样,社区资源和人手却有限,导致干起工作来,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的困境?2023年,该社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聚合共建单位、爱心商家、党员、“五老”等多方力量“合伙”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协同合作提升社区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更专业化、品质化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只要愿意参与社区共建共治,愿意为社区发展作贡献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成为社区‘合伙人’。”纪池鑫告诉笔者。
翠微社区人口密集度高、老龄化程度大,60周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户籍人口的三分之一。针对老年群体的文化娱乐需求,作为社区“合伙人”,九如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场地,打造了社区养老活动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我们不仅让居民茶余饭后有了好去处,还开设了‘老年食堂’,解决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该中心负责人胡慧丽介绍说。
居民章英武老人每天都和老伴步行到老年食堂就餐,和大家唠唠家常,再散步回家,正好消消食。在此之前,他和老伴每天都是糊弄着来,而现在,每天只需要花8块钱就能吃好吃饱,菜品还不重样,这不仅吸引着章英武夫妇,该社区每天都有60多名老人“打卡”老年食堂。这样一来,居民享受到了生活的便利,也乐意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为社区发展出力献策,从而达成了一场场“双向奔赴”。
今年80多岁的退休老干部叶飞是社区“合伙人”之一,他不仅是社区的老居民还是“五老”志愿者,常常发挥着人熟、地熟、民情熟的优势参与社区的矛盾纠纷化解。“自从社区引进‘合伙人’后,特别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社区所提供的服务更齐全了,生活也更方便了。所以,大家伙儿也愿意加入‘合伙人’,为社区发展出份力。”叶飞感慨道。
此前,辖区某幼儿园由于扩建需要,需占用一条人行通道,但由于周围居民买菜经常得从这里“抄捷径”,大家深感不便。对此,叶飞积极奔走,在社区、园方、居民间沟通协调,最终各退一步,仅占用部分通道,保留了可供通行的道路,圆满化解了这场矛盾。
“如今,越来越多像叶飞这样热心的居民加入了社区‘合伙人’队伍,共同为社区发展治理出力献策。”采访中,纪池鑫告诉笔者,除了挖掘社区热心居民、党员、“五老”,还注重整合社区资源,不断拓宽“朋友圈”,服务辖区居民。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时间,为辖区孩子们开设公益课堂;秋浦卫生服务中心常态化为辖区老人提供家庭医生上门服务;池州市保险行业协会定期组织志愿者上门探访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周边商家也利用各自优势,帮助社区开展相关政策宣传、公益服务......
“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需要一场互相成就的双向奔赴,我们要为社区注入新动力,推动社区治理逐步由‘独角戏’变为‘大合唱’。”纪池鑫说,目前,该社区共有近千人加入社区“合伙人”的团队,社区基层治理的“能量球”不断变大,“你的事、我的事”变成了“我们的事”,让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增温加码”。
短评:让基层治理从“单向服务”变为“双向奔赴”
生活中,做生意、创业往往需要合伙人。如今,社区有了“合伙人”,基层治理有了新动能。
大家都知道,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但各项事务千头万绪、群众利益诉求多元,给治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社区合伙人的“入伙”,能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居民提供服务,不仅能合力破解治理难题,还能在增进邻里情感、和睦社区氛围的同时促进自身发展。因此,社区合伙人就是一群关心关注家园建设、主动参与基层治理的热心人,其中既有热心企业、共建单位,也有社会组织成员、志愿者等,他们共同为社区家园建设献计献策又献力。
近年来,我区各地不断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注重引导社会力量等多元主体从“局外人”转化为基层治理“合伙人”,盘活社区资源,提升了社区服务能力,这是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值得肯定。
社区是我家,治理靠大家。动员引导各路能人、热心人、有心人“加盟”,把社区治理的旁观者变为实打实的参与者,与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变之前的基层治理单向服务为“双向奔赴”,壮大了基层治理“朋友圈”。但需要引起各地注意的是,我们社区的合伙人不在于数量多少,关键要看是否靠谱有效。具体地说,就是社区合伙人能否满足居民需求,切实为大家排忧解难。因此,要以需求为导向,从居民实际需求出发招募社区合伙人。还要探索“能进能出”的“合伙”机制,社区合伙人加入后,由群众评价监督,对走形式,无法提供良好合作成效的要及时终止“合伙”,有所选择、有所规范,相互认可、共话发展,才能真正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