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不服“暑”的人,他们迎“峰”而上,不惧“烤”验,用坚定执着保障用电安全,他们就是捍卫清凉的电力“小黄人”。这个夏天,跟随小编的镜头,一起见证他们高空战高温的故事。
7月25日,烈日当空,在S358青阳至红石公路改建工程沿途的电线杆上,一个个带电作业的电力“小黄人”正点缀在蓝天白云上,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S358青阳至红石公路改建工程为池州市“十四五”重点交通建设项目,途经我区梅街镇和梅村镇,连接梅街傩文化、霄坑大峡谷、牌楼大王洞等景观节点,全长约78.6公里,是一条重要的旅游通道,对于贵池全域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等具有重大意义。而在公路拓宽及升高过程中,与原道路近乎平行的电网线路中部分杆线等成为施工的障碍或安全隐患。为此,贵池供电公司成立“三重”党员服务专班,主动对接、提前勘察,制定了详细改迁方案,确保改迁工作有序推进。
当天,贵池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需要完成高坦变10千伏十字115线路4处杆线迁移点整改工作。上午10时许,此时地面已经被烈日炙烤得滚烫,笔者在梅村镇十字村作业现场看到,“小黄人”们在斗臂车的托举下正在高空进行立杆、直线改耐张、安装铁附件、拆除旧导线、搭接引流线等工作。
“当前正值迎峰度夏电力安全保供的关键期,为了保障民生用电和地区经济建设用电,此次施工过程采用了‘不停电’的作业方式。”当天带电作业班现场负责人姚维武向笔者介绍,电力带电作业工人被称之为电力“小黄人”,作业人员在长袖长裤的工作服外,再披上重量近4斤的绝缘披肩,穿戴上厚厚的绝缘手套和绝缘鞋,虽然能有效隔绝电流,但密不透风,在夏日高温中如同蒸桑拿。
逐渐接近正午,头顶的骄阳越发炙热,斗臂车内的“小黄人”依旧谨慎的进行每个操作步骤,留在地面的姚维武则目不转睛的盯着上方,不时地提醒作业人员安全规范操作。
“热,确实是热,但能为公路改建顺利推进出份力,流的这些汗也值得。”半个小时后,带电作业班成员刘当俊浑身湿透得从绝缘斗臂车下来了,卸下层层“武装”,露出黝黑的皮肤,并将湿透的衣裳脱下,拧出了一地的汗水。
连日来,天气持续晴热,气温居高不下,我区用电量不断攀升。而像刘当俊一样的电力工作人员一直坚守岗位,用自己的汗水给广大群众送去清凉。此外,贵池供电公司也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并在施工现场准备了充足的防暑降温用品。当天带电作业班的12名成员分成两个班组在不同现场同步开工,每位带电作业人员在高空工作30至40分钟后便与其他成员轮换,以降低中暑风险。
(除了“小黄人”,其他电力作业人员同样不惧酷暑,奋斗在骄阳下)
据悉,S358省道电力线路改迁工程梅街镇10kV及以下电力迁改部分已完成96%,梅村镇10kV及以下电力迁改部分已完成84%,全线35kV及以上电力迁改也正同步推进中。在保证当地居民正常用电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贵池供电公司将合理安排施工,有力保障S358青阳至红石公路改建工程的顺利推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