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退完之后,记得要第一时间给稻子追肥、消毒。”7月4日,在墩上街道河口村的一处稻田边,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道贵反复叮嘱着种粮大户叶四明。
由于入梅以来的连续强降雨,墩上街道大片稻田被淹,叶四明承包的田地就在其中。站在田埂边放眼望去,只见不少低洼地块洪水还未完全消退,秧苗整根浸泡在水中,即使在洪水已经消退的地方,秧苗上也是沾满了泥浆。
“我今年栽插了790亩水稻,原本前阵子秧苗长势正旺,谁知碰到了连续的大雨,不少秧苗受了灾,一时不知怎么办才好。”叶四明说,幸好刘道贵等农技专家及时赶到,给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仔细查看了秧苗受灾情况并询问了几个问题之后,刘道贵给出了补救方案:及时清理淤泥,疏通排水沟渠,确保水稻根系的通气性。对绝大部分苗情尚可的,加强水稻肥水管理,增施叶面肥,同时抓好病虫害防治,促进水稻恢复生长。少部分秧苗受灾严重,无挽救价值的,则抓紧时间抢种补种,积极发展晚稻生产。
“高温高湿的环境极易诱发鸡群疫病,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同时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石膏、小苏打等,以缓解热应激对蛋鸡的影响,增强食欲。”7月8日,在梅街镇家禽养殖基地内,区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主任刘建兵一边仔细观察鸡舍内家禽的精神状态,一边向该基地负责人郭旭兵传授着管理经验。
由于连日阴雨过后又逢晴热高温天气,郭旭兵的养殖基地出现了蛋鸡食欲不振、鸡蛋产量下降等状况,这让他焦急万分。好在“救兵”来得及时,情况得到了控制。
“随着天气连续放晴,洪水逐渐消退,我们的工作重心也从指导群众做好防灾减灾转向抢抓时间恢复农业生产,最大程度减轻强降雨带来的农业损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截至目前,该局已组建了8个工作指导组分片联系17个涉农镇街,落实科学田管65万亩次,指导禽畜养殖设施涝灾损毁修复和疫病防治100余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