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傍晚6点,天空依然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笔者来到梅龙街道双惠村段长江大堤上,只见昔日平静的长江变成了辽阔的“一片海”,浑浊的江水拍打着防护林发出沙沙的响声。岸边,一顶顶小帐篷已经支起,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帐篷边高高飘扬。
“早在入梅之前,我们就对大堤上的杂草、灌木和岸边沟渠进行了清理。这几天连日大雨,我们更不敢有丝毫懈怠,全天候在大堤上反复巡查,目前一切正常,没有发现泡泉等情况。”正在大堤上巡查的梅龙街道双惠村党总支书记王美珍说道。
据了解,长江梅龙段长约12.2公里,涉及6个村约3万余人。眼见雨下个不停,长江水位不断上涨,当天上午,梅龙街道提前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全街干部群众巡堤查险,守护长江大堤。同时,街道、村两级积极调配应急抢险物资,共储备挖掘机2台,救生衣、救生圈100件,块石4234吨,黄沙1000吨,编织袋2万条,为可能出现的危急情况做好充足准备。
“目前长江大通站水位为14.32米,已经逼近警戒线水位,我们组建了15支应急抢险队伍,总人数达320人,随时应对突发情况。此外,全街道40名工作人员已全部下沉防汛一线,确保每个村、每个时段都有街道干部值班值守。”梅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防汛抗旱指挥部江堤指挥所指挥长查全佳告诉笔者。同时,长江梅龙段4座排灌站已全部开机运行,将各干渠内的河水预排入长江,为迎接下一轮降水预留空间。
严阵以待的队伍不止在梅龙的长江大堤上,笔者从区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无论是秋江的秋浦河畔、乌沙的大圩边、还是棠溪、梅街等深山里,全区各重点堤防、涵闸泵站和山洪灾害危险区的1008名包保责任人一直全部在岗在位,245支应急抢险队伍、5719名队员正整装待命,交通、电力、供水、通讯维护等抢险队伍24小时备勤,全区防汛物资储备充足。
然而受长江中上游来水和区间强降雨影响,我区长江干流水位上涨较快,全区防汛形势愈发严峻,面临着内河、长江双线作战压力。在当天上午召开的全区防汛工作会商会上,区长、区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钱松明确指出,当前,我区防汛形势呈现上游来水大、区间降雨强、长江水位不断抬高的局面。各地各部门务必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好防汛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各项要求,加强重点区域巡查防守,确保全区安全度汛。根据此次会议安排,区防指及时发出了第4号令和《关于切实做好当前长江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要严格落实防汛三级应急响应,立即组织防汛队伍巡堤查险,严密布防,特别是要把长江江心洲、外滩圩和沿河沿湖周边一般圩口特别是近年漫(溃)破圩口作为工作重点,把历史险工险段、崩岸区、新建工程、堤后有坑塘堤段等作为重点部位,加大巡查值守,确保防汛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各地各相关部门及时响应,迅速行动,截至当晚11时,全区沿江各镇街已在长江大堤上搭建集装箱临时巡查点48座、帐篷52顶,组织千余名干群连夜上堤24小时不间断巡查排险,不给洪水半点“偷袭”的机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