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早上刚六点,梅街镇和平村地质灾害监测员章程林就起了床,看了看屋外的天气——天空灰蒙蒙,淅淅沥沥的小雨还在下个不停。
“雨一直没停,昨天夜里巡查过的那几处地质灾害点不知道有没有新变化,还有几处山塘、河道和低洼地段也需要再去看看。”想到这里,他穿戴好雨衣带着工具匆匆走出了值班室。
和平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地势落差大,雨水混合着泥水从山涧里冲刷而下,浑浊而湍急。来到位于竹山下的地质灾害点附近,章程林这里看看,那里瞧瞧,仔细观察植被覆盖、山体面貌等情况。“还好,一切正常。”松了一口气,章程林又顺着崎岖的小道朝着下一个地质灾害点赶去。
巡查完毕已是早上八点多,顾不得休息,章程林又从口袋里摸出一把钥匙,这是村民赵可清交给他的。“把群众及时转移安置后,不仅要让他们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还要帮他们把家给守好了。”章程林告诉笔者,由于住在地质灾害点附近,赵可清一家已经提前撤离,留下了十几只鸡鸭无人喂养,为了让他安心转移,章程林主动请缨,当起了“饲养员”。
时间来到九点,章程林结束了早上的工作回到值班室,吃了点东西垫垫肚子,并将巡查的结果编辑上报。“我们地质灾害监测员就像大山深处的‘哨兵’,每天要到重点隐患位置排查好多次,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吹哨预警,幸好一切正常。”章程林说。
与此同时,不远处的梅街镇刘街社区郑村组祠堂里是一派安静祥和的景象,村民们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祠堂正中的大屏幕,时不时交头接耳讨论着电影中的剧情。由于滨临白洋河,又是地质灾害点,刘街社区便提前将附近的12名村民迁移安置到了这里。
“为了缓解紧张的情绪,丰富安置点的文化生活,我们与区文旅局联系,请来了公益电影放映队为大家放映电影。”刘街社区党委书记胡双凤介绍道,这两天,放映队的工作人员与大家吃住在一起,每天定时播放四场电影,深受大家的好评。
“家里的牲畜都有村干部照料,我们在这里一人一张床,每天有电影看、有热饭吃,在外务工的子女亲人也都很放心。”村民林邦宏说。
截至目前,梅街镇已对12个地质灾害点周围的23户40名受威胁群众全部进行了转移安置,并对切坡建房低洼处进行了检查,转移安置了部分低洼地段的群众。与此同时,对境内7座小二型水库、12座万方以上的山塘,该镇安排了专人驻守值班,确保水库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