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区高坦中心学校坐落在凤凰岭下、秋浦河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但是,学校距离主城区近50公里,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这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乡村学校。
可就是这样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里居然拥有全市首家乡村小学科技馆,馆内共有“机械王国”“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等不同主题不同类型展品约50件,这甚至是市区的学校也鲜少有的规模和设施。
“科教之花”何以在偏远乡村中绽放?高坦中心学校又缘何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科技创新教育之路?带着疑问,笔者走进了这所学校一探究竟。
采访当天,该校501班师生正在上科学课,“刚刚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光学的原理,现在分组去‘光学原理体验’区域感受一下。”科学老师朱君清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瞬间像沸腾的锅,哗的一下,孩子们三三两两讨论着,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在光栅动画、管中窥豹等展品前探索着科学的神秘所在,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中充满着科学知识的渴望和探索。
“过去上科学课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对着书本听老师讲知识,但是要问理解了什么,孩子们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长胜边走边向笔者介绍道,“而现在,在科技馆里上科学课,孩子们自己探索,把思维打开,大胆地去想去做,课堂氛围变得完全不一样。”
该校科技馆的建成源自于“科普安徽”提质行动深入实施后,一项事关乡村学生科普教育框架合作协议的应运而生——省科协与高坦中心学校挂点联系、结对共建。此后,省科协在设备添置、资源配送、师资培训、活动策划等方面给予该校大力支持,去年12月更是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将用于流动科技馆的一套展览设备交由高坦中心学校固定使用,有了这套科教“大礼包”,科技馆的建成可谓是顺势而为。
据了解,该科技馆属于池州市科技馆分馆,占地面积约为200平方米,于今年3月正式建成,由高坦中心学校的三间功能教室改造而成,另外还建有一间创客教室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科学实践设备和工具资源包等器材。王长胜至今仍然记得,学生们第一次进入科技馆时的惊呼声。当时,孩子们都被这些琳琅满目的科普展品深深吸引,迫不及待想要上前尝试。基于此,该校不仅配备了专职的科学课教师,还吸纳了一批有创新精神、有科创激情的青年教师成立科创组,带领着孩子们跃入科学的奇妙世界,共同探索其中饱含的奥秘。
现在,该校近600名学生通过科技馆尽情享受着科学带来的乐趣,好玩、新奇、喜欢、期待,孩子们常常这样讨论着就在学校里的科技馆。近年来,该校的科技教育活动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科创制作、科幻画等课后服务课程及科学调查体验、科技实践等活动更是受到了孩子们的强烈“追捧”,纷纷抢着报名。在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下,孩子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也在潜移默化的实践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本,学生们对馆内展品的操作一窍不通,更不理解所蕴含的科学知识,而如今,他们不但对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展品都熟稔于心,甚至能够解释出其中的物理原理。
多年来,该校始终坚持着教育寓于实践中,除了为学生们打造科技馆、创客教室,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普讲座等活动,学校还在校内、校外给孩子们建设了两处劳动科普实践基地“躬行园”,鼓励孩子们脚沾泥土,躬行春耕秋收。“老师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学生们自己亲身体验一番。”王长胜说。
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这所偏远的乡村学校悄然发生着一些改变,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在学生中澎湃起来,孩子们也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体验科技展品,更喜欢一头扎进创客教室,将自己的想法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科学实验动手实现。
近年来,该校先后被评为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安徽省前沿科技科普行动优秀组织单位、池州市科普示范学校、池州市劳动教育示范校等称号。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誉来之不易,但该校看重的却是对孩子成长来说更为深远的影响,亦是他们打造校内科技馆及创客教室的“初心”。“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是我校的一种有益尝试,这也是一个‘播种’过程,希望能在孩子年幼的心里种下一颗科学探索的种子,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刻就能够生根发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王长胜感慨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