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了家里总得备着点茅坦酥糖,招待亲朋好友。”
“女儿女婿要回合肥了,给他们多带点家乡的年味。”
“专门开车过来的,都说这里酥糖好吃买点尝尝鲜。”
……
临近年关,年味渐浓。在墩上街道茅坦村,茅坦酥糖的香甜气息,充盈着这座古老的村庄。南来北往的人们嗅着这份甜蜜年味,钻进背街小巷的酥糖制作工坊,或找寻属于自己的味觉记忆,或追求垂涎已久的新鲜味道。
“茅坦酥糖春节期间很畅销,每天制作三四百袋都不够卖!”茅坦安康酥糖品牌第二代传人杜尔琳一边忙碌着手上繁杂的制作工序,一边向笔者道出了茅坦酥糖的甜蜜故事。
“其味香甜,质感松软,抓起成块,提起成带,进嘴甜酥,口舌生香”短短的二十四个字,是食客对茅坦酥糖独到精辟的赞誉,但在背后却藏着繁琐细致的制作工序。据了解,茅坦酥糖以面粉、芝麻、麦芽糖为主要原料。先把芝麻炒熟研成粉过筛,再用煮熟的糯米熬制成饴糖,加少量的面粉、糖稀、香油等制作成胚,这便是“酥糖”的“糖”味来源;而随后经过擀、揉、打、切等多道工序,由内到外产生七层酥层,大小厚薄整齐划一,层次分明质感松软的“酥糖”的“酥”也在手工技艺下形成;最后用传统的喜庆方纸一包装,一块经济实惠的茅坦酥糖便制作完成。
“茅坦酥糖一直沿用古法手工制作。每一包酥糖都是传统技艺的传承,也是茅坦文化基因的延续。”杜尔琳介绍,作为商家往来船只靠岸的茅坦村,不仅承有本地人“七把茅镰”的拓荒创业精神,曾经也吸引着四方生意人来此地开作坊。茅坦酥糖的制作技艺便是从外地传来,并在此生根生长,又经四方来客的交口称赞而在周边闻名。2008年,茅坦酥糖荣获“贵池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茅坦酥糖更是上榜池州市首届“十大金牌小吃”。现在,一方小小的酥糖成为茅坦的金字招牌,吸引着外地人驱车前来采购,也带回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技艺的传承。毕业于安徽工程大学的杜尔琳,为了不让祖传的手艺丢失,毅然放弃了上市公司工程师的工作回乡专心制作酥糖,用心传承技艺。每年中秋节前,杜尔琳便开始守在这张方桌旁制作酥糖,赶上春节销售高峰,他要从清晨5点忙到夜晚10点,“一年要制作两三万袋,看到市场对酥糖的认可,我对技艺的传承更有信心了”杜尔琳笑言,“自己回乡创业做的每一块酥糖都是对茅镰精神的发扬。”
在技艺传承上有新人辈出,在非遗弘扬上更有新招频出。日前,池州市龙年缤纷非遗美食展在清溪映月公园成功举办,茅坦酥糖作为10个本地特色美食类非遗项目参加展示展销。茅坦酥糖现场展示手工制作技艺,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参观、品尝购买。此外,得益于当地的支持推广以及媒体平台的宣传,茅坦酥糖的香甜味道从贵池东部的小乡村飘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笔者在短视频平台的留言中看到,不少外地朋友对茅坦酥糖都心向往之,“看着就很好吃”“哪里可以买”“很怀念的年味”……越来越多的食客在扑面而来的芝麻香气里,在甜入心扉的饴糖味道里,感受到甜蜜热烈的贵池年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