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已至,年味渐起,又到了备年货,迎新春的时节。早上6点不到,天刚蒙蒙亮,秋江街道阮桥社区的村民刘四明却已起了床,简单洗漱后吃过早饭,便踏着晨露出了家门。老刘今年57岁,从上世纪80年代起,已经和板鸭打了近40年交道,凭着过硬的手艺,他和几位老伙计在当地颇有名气。
赶到集镇上的池州市贵池区秋浦河麻鸭产销专业合作社,此时室内已经是灯火通明,入冬以来,这里天天如此。换好工作服、戴上口罩,老刘便和老伙计们一起忙碌起来。
“这批鸭子都是我们立秋前15天选种投放的,到现在已经养了100多天,正是肉质肥美的时候。”一边撑船驱赶着鸭群,刘四明一边向笔者介绍道,他们选择的是阮桥当地的“金湖麻鸭”,这种麻鸭肉质细嫩紧密,最是制作板鸭的绝佳品种。每年秋天,经过选种后的麻鸭由鸭农赶至田野里放养,以田螺、鱼虾、昆虫、青蛙、稻谷等天然饵料为食,不喂食任何人工饲料,营养价值远高于普通鸭子。
经过宰杀、脱毛、清洗等工序,板鸭制作将进入关键的“秘制”阶段,阮桥板鸭“干、板、香、酥、嫩”,色香味俱全的关键就在于此。“传统的板鸭制作要整整腌制7天,期间不加任何添加剂,之后还要经过七天七夜的晾晒。一只板鸭,前后要经过十二道工序才能完成。”合作社负责人刘洪说道。此时已是早上八点,太阳爬上了高空,工人们默契地将一排排腌制好的板鸭抬至晒场晾晒,在晨光的沐浴下,它们将逐渐变得外观饱满,体肥皮白,肉质细嫩紧密。
据刘洪介绍,目前当地的板鸭加工企业大多采用“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发展板鸭加工产业,合作社出钱购买鸭苗,发放给附近的农户养殖,再以市场价回收成鸭,待到开工生产时节,还会优先雇佣当地的脱贫户进厂务工。这样既可以为加工厂节约时间、场地上的成本,也能给周边的农户和脱贫户带来不少就业机会。以他的合作社为例,从2017年至今,便以“10+2”的新型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了10位村民参与分红、2位脱贫户稳定就业增收。
得益于政府的支持推广以及网络电商的发展,近年来,阮桥已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板鸭之乡”,每年春节前夕,数以万计的“阮桥板鸭”通过电商网络销往全国各地。截至目前,秋江街道板鸭年加工销售量达到了6万余只,年产值超过700万元,形成了以合作社为纽带,多家加工厂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年关将近,秋江街道各板鸭生产企业正在抓紧生产,备战年货销售高峰期。
操作步骤
主料:板鸭、乌沙小花生
1、板鸭提前泡水,切成片状待用
2、花生下锅煮软后捞出
3、取一碗,把片好的板鸭码放在碗底,再把花生盖在板鸭上,上高压锅蒸25分钟后取出倒扣在大碗或碟子上即可
这道乌沙花生扣板鸭把板鸭的咸香融入在花生里,花生特有的醇香又为板鸭的口感增色不少,吃在嘴里“咸香柔润,脆嫩爽口”不失为一道极好的下饭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