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城关小学:赋能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发布时间:2023-12-27 09:22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民间有句话叫‘北有长白人参,南有地藏黄精’,而受九华山脉的地理、气候滋润生长除了的扁叶姜形黄精,品质最佳……”近日,贵池区城关小学的阶梯教室里,正在上着一场生动有趣的植物科普讲座。主讲老师介绍着黄精的功效和生长条件,配合着图片和不同蒸晒阶段的黄精实物,将一颗黄精的“蜕变”之旅娓娓道来。

“我们学校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除了要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包括不少需要动手实操的科技试验项目。比如在学校里的‘一米农田’里,学生们就种植过很多种类的农作物”贵池区城关小学大队辅导员张瑞介绍道。在课间休息时间,不少学生结伴来观察“一米农田”里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认真进行记录。还有学生帮忙浇水和清除杂草,用铲子等工具给田里的作物们松松土。

“‘一米农田’农业科技试验项目中有砂土、壤土和黄土三种不同的土壤环境,能让学生们比较直观地观察到不同土壤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学生们会根据不同的季节选择不同的作物,然后由老师帮忙采购种子。”张瑞告诉笔者,他们在这块“一米农田”上已经开展过“大蒜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研究”“花生与土壤环境的关系研究”等试验,今年三月份实施了“九华黄精栽培与加工”的农业科技试验,项目周期是三年,参与学生200人。今年种的黄精都已经收成,现在这块“一米农田”也没歇着,种上了韭菜、白菜和冬小麦。

“我们的实践活动不限于农业。为了让学生们通过亲身实践学到更多知识,今年我们尝试让大家一起养我们贵池秋浦河产的鳜鱼,也就是秋浦花鳜。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从鱼卵开始养起,一边摸索一边学习,成功把秋浦花鳜养大了。”城关小学的老师吴振尹笑着说。而除了农业科技试验,该青少年科普工作室近年来也指导开展了其他不同种类的科技实践活动,有“传承古法酒曲 酿造美好生活”、“用科学为出行保驾护航”、“湿地与生物多样性”调查研究等等科技实践活动。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们进行各种科技小发明,做出了多功能轮椅、智能书包、智能电风扇、佩戴头盔自动提示器等多种适合应用于生活的物品。

“学校科学工作室既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让我觉得学习变得更加有趣了。最近我们就开展了北斗导航系统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航天领域的知识,比如卫星的运行方式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原理……”一说到新学到的有趣知识,六年级学生方嘉懿就停不下来了。

据了解,城关小学的青少年科学工作室于2021年正式挂牌成立,以面向全体学生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渗透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作为出发点,以身边的科学为实践对象,结合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科技、能源、节能、环保等社会热点和池州地域资源常态化开展项目式科技实践活动,同时针对在科技创新、航模等方面有潜能的学生实施个性化教育。学校先后荣获“2022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校”“安徽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学校”和安徽省科普示范单位等荣誉,2022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被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授予全国100家之一的“特色科学工作室”荣誉,并同时授牌“科创筑梦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近年来,学校师生有近200人次在国家、省、市级科技类大赛中获奖,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贵池区城关小学相关负责人表示,青少年科技教育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池州市贵池区城关小学将继续上下同心,乐于奉献,扎实工作,努力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科技后备人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