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居民朋友以往可能都曾疑惑,自己刚买回家的菜,怎么就没有在菜场看着鲜活?其实,这都离不开曾广泛应用于农贸市场及商超等场所的一款“美颜神器”——生鲜灯。所谓“生鲜灯”,是一种改变蔬果肉类视觉效果的照明工具。通过增加特定颜色发光,生鲜产品显得色泽格外鲜嫩。例如,肉类在偏红色的光源下显得更为红润,蔬菜在偏绿色的光源下则显得更为翠绿。
当生鲜开了“美颜”,食材便失了本色。不过,从12月1日起,这款“美颜神器”将在生鲜市场内全面禁用。根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12月1日起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时,不得使用对食用农产品的真实色泽等感官性状造成明显改变的照明等设施误导消费者对商品的感官认知。
“生鲜灯”禁令生效首日,贵池市场上落实情况如何?当天上午,笔者走访了主城区部分农贸市场和商超卖场。在毓秀门农贸市场,各类肉制品销售正旺。摊位上关掉了“美颜滤镜”的猪肉,色泽不如以往鲜红,但感官上更加真实,顾客对此的评价也很积极。毓秀门农贸市场党支部书记陈诚介绍,该市场的“生鲜灯”早在11月下旬就已更换完毕;而同样由万客汇公司负责的其他5家主城区农贸市场及8家乡镇农贸市场也已于11月30日前全部更换整改。在永辉超市商之都店的生鲜销售区,顾客正在节能灯的白色灯光下挑选着果蔬肉类。该超市负责人李战麒介绍,为响应相关规定的落实和保证装修风格的统一,超市联系了生产厂家为市场灯组改装了白色灯泡,目前已更换“生鲜灯”30余盏。
谈及禁用“生鲜灯”的影响,两位负责人都对自家菜场的菜品质量信心满满。据介绍,万客汇公司所负责的农贸市场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对入市农产品开展抽样检测,检测结果及时对外公示。对检测不合格产品立即下架封存,交给市场监管部门处理,确保食品安全装进“菜篮子”。而永辉超市打造的食品安全云网系统,则实现了在生产基地源头端、物流流通端、门店销售端覆盖食品安全监控,在各环节进行商品抽检并同步数据,建立起全程可视化的食品安全检测追溯体系。
让生鲜产品打破“滤镜”关掉“美颜”,既需要经营者自查自纠,也离不开市场监管的督导整改。连日来,区市场监管局组织16个市场监管所以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生鲜肉菜店等生鲜食用农产品销售主体为重点对象,全面排查食用农产品销售使用“生鲜灯”问题,通过发放张贴《致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经营企业(户)的一封信》指导督促开办者、销售者等进行自查自纠并签订《销售生鲜食用农产品经营企业(户)承诺书》,发现使用的照明设备不符合有关规定的,督促及时更换整改,还原肉类、蔬菜、水果等生鲜食用农产品“真本色”。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监管科科长杨亮表示,《办法》施行之后,食用农产品经营者仍使用不符合规定的照明灯具的,由属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予以警告;拒不改正的,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消费者如在《办法》施行后发现相关违法违规行为,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