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要放在后面,对,就是这样,跟随着鼓点,胳膊和手指要这样摇摆,脚下转圈转得更稳一些……”近日,笔者来到墩上街道,在山湖村傩戏传习所前面的空地上,看到了78岁的池州傩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茂华老师,正在教该村17岁的少年唐志杰学习傩戏。
在教学过程中,唐茂华老师一边亲身示范动作,一边说着要点,当看到唐志杰的动作有不够规范的地方时,便上前手把手进行纠正,唐志杰也学得十分认真,按照老师所说的不断精进,动作愈发流畅,赏心悦目。
据了解,池州傩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尤以贵池傩戏最为闻名。由于我区傩戏保存得十分完整和系统,贵池更是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傩文化之乡”。而池州傩戏中的“山湖傩”,源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主要流行于墩上街道山湖村、茅坦村一带,是一种祭祀性民间戏曲表演活动,一般于每年正月举办,分“地马”和“高跷马”两种形式,表演者扮成民间传说人物戴面具踩“马”,有骑马逐疫、祈子求福之意。
“在我小时候,正月十四十五那几天,家里人都会带着我们去看傩戏表演,看着在台上进行傩戏表演的人们,我越来越喜欢傩戏了,也逐渐萌发了想要快点长大加入他们的念头。”唐志杰告诉笔者,在这样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他10岁便开始跟着唐茂华老师学习傩戏。刚学难度较高的“高跷马”时,为了快点学会,他每天都会花大量时间熟练。随着时间一年一年推移,唐志杰的学业越发繁重,但只要一有空闲,他便会前来学习,不曾中断,风雨无阻,即使现在读高三了,他仍然坚持着傩戏学习这项爱好。
“唐志杰这个小孩很不错的,他热爱傩戏,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吃苦、愿意吃苦,学的效果就好。我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表演不动啦,更希望年轻人能把傩戏传承下去。”唐茂华老师感慨道。作为池州傩戏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唐茂华一直致力于傩戏的传承与发展,他参与了几十年傩戏表演,如今山湖村每年的傩戏表演依然少不了他的组织。他也培养了不少学习傩戏的学生,先后授徒数十人。为了能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傩戏,除了对部分徒弟进行一对一教学,他还每周到茅坦中学授课,教学生们一些基础的唱腔和傩舞等等,让傩戏走进校园,激发大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传承民族艺术,促进学生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越学习傩戏,我越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俗的魅力,也越想把傩戏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看到。现在我已经学了唱段、地马、高跷马等等,傩戏的内容其实很多,我还有很多需要学习和精进的东西,我也会继续坚持下去,希望能把更好的表演带给大家。”说到这里,唐志杰的眼中有浓浓的期待之色。往年山湖村傩戏表演中,唐志杰都会参加踩地马的表演环节,而在接下来的龙年正月,他透露将首次尝试高跷马表演,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难度更高的挑战。
墩上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傩戏是墩上街道的文化品牌之一,为了拓展傩戏知名度,每年都会积极组织文化表演活动,并结合文旅和乡村振兴,不断推动扩大傩戏文化品牌的影响力。接下来,墩上街道也会继续提升傩戏基础设施,做好傩戏传承保障工作,为傩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特别是要通过“名师带徒”“傩戏进校园”等方式,鼓励更多年轻人了解傩戏、学习傩戏,守护非遗瑰宝,弘扬优秀文化,将傩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永远传承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