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起,一张张特殊的小卡片在殷汇镇“火”了起来。究竟有多火?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张,当地居民只要提起这张卡片无不交口称赞。
一张巴掌大的卡片为何这样“火”?该镇83岁的居民洪长恒解释说:“只要有问题,你就打卡片上的电话,镇里和村里领导会帮你解决。”原来,这张小小的便民联系卡上印有镇长热线、村支书热线和监督热线,7个月来,真真切切解决了500余件“急难愁盼”,获得该镇居民的一致点赞与好评,他们亲切地把这张卡片称为“连心卡”。
殷汇镇下辖1个社区和17个行政村,全镇户籍人口4.8万人,常住人口2.4万人。一方面,由于人口流动量大,该镇社情复杂,大到土地承包、小到邻里纠纷等问题时有发生,如何才能及时发现处理?另一方面,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繁多且复杂,怎样才能积极回应居民的期盼?这些问题始终牵动着该镇党委、政府的心。
对此,今年4月,殷汇镇创新工作方法,率先推出了“打镇长热线、找支书解忧”机制,群众有任何问题,只要拨打便民联系卡上的热线,便有专人第一时间对接,了解诉求、全力解决问题。“通过设立镇长热线,我们能够及时了解到群众的困难和诉求,更快速地找准问题症结,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提供解决问题的渠道。”该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鲍正新介绍,除了设立热线电话,该镇还专门设立了镇长热线办公室,明确专人负责接听和记录,热线里能解答的当即答复,答复不了的,登记在交办单上,由镇综治办对各类来电进行分类,对症开方。
然而,这一让该镇居民称赞不已的“小卡片”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火热”。“刚刚推行这一机制的时候,镇里居民知道的少,也有不少人抱着怀疑的态度,我们便想方设法提高大家的知晓率和参与率。”鲍正新感慨道。于是,该镇各村(社区)组织村组干部、两小组长、志愿者等力量分头行动,线上线下展开宣传攻势。
(图为工作人员上门为群众发放便民联系卡)
(图为工作人员入户开展“打镇长热心、找支书解忧”宣传)
随着热线电话一个接着一个打进来,民生实事一件接一件落地生根,民生项目一项接一项破浪前行,如今,该镇上下已形成了一种共识,从屋檐滴水到道路积水、从西瓜滞销到路灯增设......只要遇到“急难愁盼”,无论大事小情,给镇长热线或支书热线打个电话,都能管用。
(图为镇党委接到热线后上门为村民化解矛盾)
有了这个“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的热线,该镇居民心里只有两个字——踏实!特别是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殷汇镇党委、政府不断擦亮“打镇长热线、找支书解忧”机制这一特色“品牌”,把主题教育与深化基层治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持续以民生“温度”检验主题教育“深度”,推动主题教育在殷汇走“实”走“心”、落地生花。
这不,前些天,殷汇初级中学的学生和家长们有了新的期待,预计几天后,学校门口约50米长的道路上,将“上岗”2盏新路灯,守护学生的放学路和居民的归家路。
这一民生实事的快速落实归功于几天前的一通电话。10月17日晚上,殷汇社区的一位居民拨通了镇长热线,反映殷汇初级中学门口道路一到晚上便漆黑一片,这条路是学生们放学的必经之路,还有少数居民就住在附近,夜间出行十分不便。镇政府即接即办,第二天一大早便赶赴现场,了解情况、查勘点位,当场确定了路灯安装方案。“这个镇长热线真管用,我们遇到困难和疑问,每次打这个电话就行了!”得知此处即将安装路灯,居民们喜笑颜开地称赞道。
一张小小的便民服务卡成为了该镇居民随时随地反映问题的“哨子”,既节省了办事时间,也有效提高了基层治理效率,真正把顺民意、解民忧、暖民心的工作实实在在办进了群众的心坎里。据了解,该镇针对“热线”交办事项,明确咨询类原则上2个工作日内办结,非咨询类原则上5个工作日内办结,重点件办理时限原则上不超过10个工作日。
“镇长热线数量上去了,市长热线数量下来了,群众满意度提升了,赴省进京访直降到零。”鲍正新高兴地告诉笔者,今年以来,热线开通后,殷汇镇呈现出“一降两升”的良好局面,一方面,镇长热线受理量达104条,村支书解忧受理量达397件,呈逐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12345市长热线量169条,同比下降37%,群众满意度明显却明显提升了。
“热线开通以来,群众与政府‘直接对话’,以实干、实效妥善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架起、筑牢了干群间的‘连心桥’,彻底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殷汇镇党委书记汪龙表示,接下来,该镇将以主题教育为契机,坚持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将“打镇长热线、找支书解忧”这一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持续巩固深化,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不断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殷汇新实践,让主题教育答卷更有民生温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