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农村幼儿园,人们的固有印象往往是环境设施狭窄简陋、教玩具不足、零星几个孩子......
然而,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我区农村学前教育近几年来的发展之势犹如“雨后春笋”般生机盎然,颠覆了过去人们对农村幼儿园的“陈见”,不少农村幼儿园也逐渐成为了当地百姓眼中最热门的优质园。位于墩上街道的墩上中心幼儿园便是其中之一。
日前,走进刚刚开学的墩上中心幼儿园,配套完善的硬件设施、舒适整洁的教学环境让人眼前一亮。幼儿教室内,整个活动区域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区角,各种益智玩具琳琅满目,孩子们正在自己喜欢的区角内“忙”得不亦乐乎。环顾园内,大型滑梯、种植园、游戏区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很难想象这是一所普通的农村幼儿园。
“这都是孩子自己画的,老师只负责了最后的‘加工’。”园长刘慧芳看到笔者正凝神看着走廊上的简笔画,笑呵呵地上前介绍道。墙壁上的一幅幅作品描绘着“我们的一天”“文明小礼仪”等内容,绚丽多彩的创意画作让整个走廊都变得熠熠生辉,笔触虽显稚嫩却将童真童趣展现地淋漓尽致。“对于幼儿园来说,孩子才是空间的主角,环境创设也应该让他们参与其中。”“从儿童视角出发”是刘慧芳和同事们一直坚持的理念,也是她们对幼儿教育探索所得,走在园内,每个角落都清晰可见孩子们留下的“痕迹”。
采访时,从一些家长口中得知,孩子是留在家门口上幼儿园好,还是去城里?曾经一度困扰着他们。如今,这个困扰不在了,附近村里的适龄幼儿的家长也不再羡慕城里的幼儿园,甚至还有孩子从城里“回流”了。
在该园门口,前来送孙子上学的徐小凤看着老师牵过孩子的手进入教室,眼里满是兴奋。“小班在城里上的,但孩子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接送。现在好了,家里离幼儿园三分钟路,方便。更重要的是儿子和儿媳考察后,觉得这里条件不输城里!”徐小凤自豪地说。据介绍,今年该园就接收了11个“回流”幼儿,大部分都是从城区幼儿园转学回来的。离家近、环境好、师资强......是每个回流幼儿家长不约而同地选择这里的共同因素。
过去的农村幼儿园不仅办学条件落后,与之相伴随的还有陈旧的保育教育理念和活动。但在墩上中心幼儿园,很多年前便已听不到小朋友们念着拼音、算着算术,落在耳畔的只有孩子们沉浸在游戏中的欢声笑语。“我们摒弃传统的‘小学化’教学方法,采用‘游戏化’的方式引导着乡村幼儿不断探索与发现,实现‘玩中学、学中玩’。”刘慧芳如是说。
在不久前举办的贵池区第十三届幼儿家庭运动会上,墩上中心幼儿园喜获镇街幼儿园组团体一等奖。在这一荣誉的背后,是孩子们和家长共同花费了数不清的时间在默默的辛苦训练,这也让每一个老师都感动不已。“基本上每一个参赛孩子的家长下班后都在陪着孩子训练,哪怕没有时间也会挤出时间陪孩子,比赛当天更是早早便请好了假。”该园教师汪慧说,在幼儿园教学观念的引导下,如今家长们的教育理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不再一味追求写字、拼音等小学化的教育内容,而是注重于幼儿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
除此之外,该园更是抓住了乡村更贴近大自然的优势,将幼儿教学从教室拓展到户外,让孩子们在郊野活动中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我们经常会带着孩子去户外踏青、野餐、捡树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亲近大自然,在自由地探索中快乐成长。”刘慧芳说。同时,该园还在园内开辟了一处“小菜园”,从整理菜地到播种、从浇水到锄草,都是老师们带着孩子一起动手劳动,仔细观察、记录每一颗种子在悄然无息中生长、发芽、成熟的全过程。“小朋友们每次发现自己种的蔬菜有新变化的时候都特别开心,相比于室内游戏小朋友们都更感兴趣户外实践。”汪慧笑言道。
采访中,作为幼儿园的主管部门——墩上中心学校负责人告诉笔者,正是有了刘慧芳这个“掌舵人”在幼儿教学、教研能力等工作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园里的教学质量得到了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作为“园长妈妈”,刘慧芳告诉笔者,她其实是一个“半路出家”的学前教育人。2018年之前,她一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任职园长后,一切归零,她决心重新开始,刻苦钻研、开拓思路,积极调动园里教师的积极性,发挥每位老师的潜能,共同探索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在教室环境布置、教育教学、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学习和反思,试着从孩子的视角出发,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与孩子发展最为契合的关键点。
如今,墩上中心幼儿园成为当地百姓眼中的“香饽饽”,不仅让附近的百姓“圆梦”家门口的优质教育,更为贵池探索乡村优质幼儿教育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把幼儿园中的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去看待。”在刘慧芳和同事们看来,幼儿教育不是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而是需要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倾注爱心、细心、耐心,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够茁壮成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