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解锁全国文明村——元四村的“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3-08-16 08:22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里山街道元四村,村子不大,却有不少“国”字号荣誉:“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究竟是怎样一股干劲,让这个小山村一步一个脚印斩获如此多的荣誉?又是怎样一种精神,引领着这个小山村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的致富路?

产业兴旺“结新果”

共同富裕,不仅要富“口袋”,更要富“脑袋”。该村村“两委”干部深知其中的道理。

但全村耕地面积3033亩,现有人口3047人,常住人口却只有800余人,人均耕地1亩的小山村要怎样才能实现发家致富?流转土地是该村迈出的第一步。

近年来,该村陆续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以“合作社+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黄精、茶叶、葡萄等特色产业。时值盛夏,走进元四村,150亩茶园错落有致地镶嵌在群山怀抱中,220亩黄精育苗基地点缀在山间田野里,45亩葡萄采摘园正散发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村庄产业兴随之带来的便是村民就业稳。如今,该村100余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村民年均增收约1.8万元,使“田头有活干、村里有班上、家门口有钱赚”变成了现实 ,让村民共享了发展红利。

在壮大三大主导产业的同时,该村还以“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了股份制林场,在村里400亩荒山上为村民们建起了“绿色银行”,让渴望“村强民富”的元四村又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多管齐下,多元化的发展之路,让该村的集体经济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收入从2019年的45万元一下子倍增跃升到2022年的152.4万元。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一系列令人可喜的“连锁反应”也悄然发生:为村里60周岁以上老人购买意外保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一件件惠民实事落地有声,一张张幸福面孔笑靥如花,元四村人用勤劳和智慧实现了从“空心”到“振兴”的华丽转变。

基层治理“放新招”

产业兴旺了,元四村便有了大刀阔斧创建全国文明村的“底气”。

文明村镇不仅“面子”要美,“里子”更要实。这个里子便是基层治理。对此,元四村有“独家秘籍”——“逢四说事”。

每月逢4日、14日、24日,该村党委便会组织村民参加说事,所有村民都可参加、都可发言,且不再单一固定在会议室召开,或在田间地头,或在村民家中,也是村干部们与村民拉拉家常、聊聊天,谈得熟络了,村民们的一些困难都会随口说出来。村干部们听了,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便立即记在本子上。

“之前开会时提出的意见没想到这么快就动工了。”站在河道旁望着施工现场的垅上组村民组长章新焕深有感慨地说道,自己在“逢四说事”提出的意见真的纳入了村里的项目决策。

“今年村里不少大事都是村民‘逢四说事’提出来的,村里各项工作更得民心、更顺畅了。”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章谦说。眼下,在元四村,无论大事小情,村民们都会“逢四”去说一说、聊一聊,一个个有落实的建议、有回音的意见温暖了民心、凝聚了合力,绘就了基层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文化振兴“筑新魂”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便是其中的“魂”,而在元四村人理解里,所谓“铸魂”便是“传承”。

今年2月21日,农历二月初二,元四村热闹非凡的“祭龙神”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围观。元四村“祭龙神”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明代,并延续传承至今。

“祭龙神体现的是我们先民对天地自然的谦恭之心,表达我们老百姓祈愿国泰民安。”第三代传承人章松苗介绍道,在诵祝和唱彩环节,章氏后人“与时俱进”地新增添了不少自我勉励、崇尚道德等内容的唱词,从“旧瓶”装“新酒”式的文化创新中也可窥见元四村在乡村振兴和文明村镇创建中为之注入的新动能。

如今,“祭龙神”已经从单纯的祭祀活动转变为传承传统文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推介元四村的重要载体,也成为了推动当地文旅融合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该村餐饮、民宿、农特产品等产业也随之兴起。

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色浸润着一代又一代元四村人,也让现如今的当地村民对村镇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参与感,让该村得以“内”“外”兼修,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熠熠生辉。

蓝天白云,青山如黛,鳞次栉比的祠堂、老屋、牌坊,韵味十足的元四小调,无不展示着这个千年村落的厚重文化和历史魅力。而今,在乡村振兴和文明村镇创建的相互作用下,产业发展富裕兴旺、美丽乡村宜居宜业、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一幅幅景美民安产业兴的美好画卷渐次铺展,希望的田野上一片欣欣向荣,新时代的元四村人正在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正如该村村民所言:“现在的生活,就是我梦想中的生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