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一大早,里山街道元四村大学生志愿者章丽娜便来到村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整理好农家书屋里的桌椅,一如既往地等待着小朋友们的到来,开启新一天的教学计划。
过去,每到暑期,村里留守儿童的学习与安全令远在外乡务工的家长头疼不已。乡村教育资源、兴趣活动较为匮乏,家中的爷爷奶奶辅导不了作业,为了下地干活只能把孩子留在家里看电视、玩手机,缺少交际的同时,安全问题也令人担忧......这一困扰成了村民们“心头病”。如何解决?今年,该村应需而生开创了“爱心暑托班”,不仅让繁忙的家长安心省心,也为村里孩子“解锁”了暑期生活新模式。
然而,暑托班创立伊始也曾遇到不少困难。教室设在哪?老师哪里来?
“经过村两委干部集思广益后,我们找到了破解之道。”该村党委书记章谦说道,“空着的原元四小学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农家书屋都可以设做教室,请村里的大学生志愿者来当老师。”
说干就干,该村干部分头行动,有人将闲置不用的元四小学打扫出来,有人上门通知孩子前来报名,有人则忙着招募村里的志愿者。经过一番努力,该村有8名孩子自愿报名参加了“爱心暑托班”,年龄主要集中在9-11岁。在这里,他们写作业、做手工,闲暇时也会唱歌、读绘本,由于班里都是本乡本土的小伙伴,大家也很快打成一片。就读于安徽医科大学的章丽娜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志愿活动,谈起缘由,她笑着说:“我特别喜欢小朋友,跟他们在一起也特别开心,这也是我度过的最有意义的暑假。”
“我很喜欢这里,因为这里很好玩,志愿者哥哥姐姐教我写作业特别好。”“和大家一起学习比在家里一个人写作业有意思多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道,笑容始终洋溢在他们脸上。
虽然室外高温闷热,但这间“教室”里却温馨凉爽。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鼓励和引导下用心学习、获益匪浅。志愿者们也努力发挥着各自特长,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特色课程,陪伴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假期。
在村民章家兵看来,暑托班可是个大实事、大好事,“官方”托管模式让他赞不绝口道:“把孙子‘托’到这里,我可以安心干活,他爸爸妈妈在外面也能安心工作。”
“暑期还没结束,就有家长来问我们寒假还办不办?”该村工作人员章倩玲笑着说道,家长的认可度和欢迎度远远超出了预期。章倩玲表示,接下来,该村将继续探索优质假期托管模式,并逐步形成丰富多彩的托管服务内容,在解决村里家长“托管难”“辅导难”的同时,让村里孩子的每一个假期都能安全、充实、有意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