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池血防展示馆于近日正式开馆,展馆面积约400余平方米,共有四个展厅,馆内陈列珍贵老照片200多张,书籍报刊、钉螺标本、奖杯等实物100余件。展现了贵池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取得的丰硕成果。
(位于白洋河西岸杏花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旁)
跟随作者的脚步“云观展”,
一起来了解贵池70年来的血防历程吧!
展馆大厅
展馆大厅左手边是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七年内消灭血吸虫病”规划的图片。
大厅正中间是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7月1日,读《人民日报》后得知江西省余江县首先消灭血吸虫病的喜讯之后,欣然写下的《七律二首·送瘟神》手书。
大厅右手边的图片是同年毛泽东主席在安徽省视察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时的场景。
流行篇展区
往里走就来到流行篇展区,这里展示了棠溪镇曹村的旧貌,当时曹村下辖的碾子下村,因水源污染,感染血吸虫病的人数激增,死亡人数多,后被称作寡妇村,无人村。
展示雕塑旁边是当时感染血吸虫病之后晚期所呈现的临床症状。
再往前走是1952年贵池县的地图,红色区域代表着血吸虫病尚未被控制,当时贵池县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十分严峻。
防治篇展区
防治篇分为群防群治、分类防治、传染源控制三个阶段。
1951年,贵池发现了血吸虫感染性钉螺,1952年,贵池血防站正式建立,一场持久的消灭“瘟神”的战役拉开序幕。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末,贵池采取分类防治措施。治疗药物吡喹酮问世,此药现在依然作为治疗血吸虫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到了本世纪以来,采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这些图片所呈现的是贵池血防人率先实施“三改一控”血防试点项目,以机代牛、改水改厕的场景。“三改一控”改善了农村水利灌溉条件,更重要的是彻底改变了钉螺孳生环境。
在三个阶段防治墙的对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几代领导人对血吸虫病防治所作出的批示和重要讲话。
领导人墙转角便是中国血防一大奇迹——身患晚期血吸虫病的张家宽被成功治疗的事迹。
右边的雕塑场景还原了当时血防“灭螺突击队”的情景,雕塑是两位专家正在进行专业探讨。
保障篇展区
雕塑场景右边墙上的图片展示了当时国内外专家对贵池血防工作的重视,亲临现场并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以及70年来各级党委对贵池血防工作的支持和关心。
中间独立展台中有毛主席亲自写下的送瘟神两首、江泽民同志送湖区五省的一封信等真迹。
玻璃展柜中都是当时血防工作所需要用到的工具和器械。
荣誉成果展示区
这个区域所呈现的都是70年来贵池血防工作的一点一滴。
贵池血防大事记
这面墙上满是70年来贵池血防大事记和所获得的奖项,其中最重要的奖项是1985年贵池区血防站获得的全国血防工作先进集体。
展望篇展区
紧接着在这面墙上所呈现的是70年来,贵池人被群策群力、科学防治、甘于奉献、誓送瘟神的新时代血防精神所指引,让寡妇村变幸福村,让螺窝变桑田,群众生活越来越好的生动画面。
健康教育
墙面用图文介绍展示了血吸虫及相关传染源等信息,《送瘟神 三字经》朗朗上口,帮助群众轻松get防病知识。
影音厅
影音厅面积约80平方米,可放映血防宣传视频,能够起到良好的科普教育作用。
贵池区血防展示馆为广大群众特别是为青少年群体提供了一个健康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贵池血防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誓送瘟神,为实现健康中国、健康安徽梦,谱写新的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