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新春走基层】墩上街道:粮田提档次 农民增收入

发布时间:2023-02-11 08:35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做好“三农”工作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能够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业防灾抗灾减灾能力。自2014年起,墩上街道就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三农”工作重点工程来抓,围绕“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建设要求,因地制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改造农田约5万6千亩,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筑牢粮食安全打牢坚实基础。

土地平整了、田埂破除了、沟渠疏通了……来到建成后的墩上街道石铺村高标准农田现场,笔者看到,原本大大小小、高低不平的“豆腐块”通过“小田变大田”和“宜机化”改造项目已变成高产稳产的良田,为即将开始的春耕生产夯实了基础。


走进龙池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基地,一条条田间硬化道路平坦宽阔,今后,无论是插秧还是收割,大型机械都可直达田间地头。路旁一排整齐的太阳能杀虫灯守护着规划整齐的良田。灌溉沟渠引来山泉直通良田,设计精巧的沟渠涵坝打开可以引流灌溉,关闭则可以储蓄水源,优良的水质更是吸引许多村妇前来浣洗衣物。为保证旱季灌溉及储蓄山洪,龙池村更是在田边一座山的山腰处修建了一处小水库。山间水库可以收集山上的泉水、雨水,防止山洪冲击农田。到了雨水较少的旱季,打开堰坝还可以通过泄洪渠为村子提供灌溉用水。青山、绿水、黄土、村妇、沟渠、白路,一幅田成片、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乡村农业画卷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也是龙池村田间地头最真实的写照。

这些变化都得益于2022年贵池区墩上街道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据介绍,该项目主要集中在墩上街道石铺村、团结村和龙池村,治理面积5600亩,施工历时150天,工程总投资10149569.02元。建成后,有逾1400家农户受益。

田地的逐步改良,让农民有了“聚宝盆”,他们期待着好地产出更多好粮。“之前种地都是靠天吃饭,就担心旱了、涝了,还有田间道路也都是窄泥路,运农资运粮都是靠人扛,农机根本没办法下田,种地很不方便,水稻产量也不稳定。现在好了,比如去年雨水虽然少,但是新疏通的灌溉沟渠可以把山泉水送到田里,还有拓宽的田间硬化路,有3米5宽呢,大农机都能下到田间地头,农资直接到田,粮食直接到家,节省很多人力成本,种粮效率也提高了,这对我们农民来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龙池村种粮大户吴义成如是说。

农田高标准,丰收有底气。随着田间道路和灌溉沟渠的相继完善,水体环境改善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统一,墩上街道这三个村子的粮田正在一步步变成良田。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实现了与生态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及小田变大田的改造,让我们这里真正实现路相通、渠相连,利于机械化操作,也保证了粮食安全,水稻田在亩产1250斤的基础上,又提高了50斤以上。村民种粮积极、反映好,我们更有干劲,接下来也会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墩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韩明启介绍,2023年计划在墩上社区、茅坦村、香山村、河口村、低岭村、永岭村、步岭村7个村域,规划治理农田面积 1.1万亩。项目预计2023年5月开始施工,11月底全面完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