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新春走基层】贵池:“小田变大田”好种又增产

发布时间:2023-01-27 17:10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区坚持把“小田变大田”、宜机化改造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快建设步伐,着力推动“小田变大田”项目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抓手,一幅田成方、渠成网、池相连、路相通、土壤肥、旱能灌、涝能排、生态美、产量高的现代生态农业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良田成方,沟渠成网,深冬的风景尽管萧瑟,广袤的土地里却正孕育着田连阡陌的勃勃生机。在马衙街道童铺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自学眼里,现在虽是深冬,却是个让人心头火热的好时节。

“这边是新拓宽的机耕路、这边是马上就要重新疏通的灌溉沟渠,这边是成功完成了整治的100多亩撂荒地,项目还在建设,但是我们村的种粮大户早早就来和我们表示了要扩大承包的强烈意愿……”在池青九沿线“小田变大田”童铺村建设现场,一路走,刘自学一路为笔者展开介绍,“包括沟渠在内,我们村整个规划建设面积是1005亩,共划分为8块地块进行,预计能在2月底完成全部田块整合,肯定不耽误春耕。到时候无论是插秧还是收割以后的运输,大型机械都能直达田间地头,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种粮效率。”

乘着小田变大田项目的东风,同处于马衙街道的金山村也迎来了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绝佳时机。去年9月份,为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新途径,金山村成立了安徽畅通智慧农业有限公司并成功流转了1700余亩土地用于发展油菜、小麦种植。

谈到最初的土地流转,金山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正德十分感慨,“之前也是有过犹豫,整村承包的土地规模并不算小,到时候产出的效益能不能给村里带来收入都是我们十分担心的问题。”正式流转之前,村“两委”也全面征集了两小组长和全体村民的意见,细细梳理了发展优势和短板,经过综合考虑,他们最终决定,还是要干,而且一定要干出成效来。“现在‘小田变大田’项目的开展更是给我们打上了一剂强心针,村里的土地经过整合归并后有效耕作面积会进一步增加,而且十分便于机械化耕作,能成功实现降本增效。根据我们目前的种植规划,村里流转的土地预计能在明年达到210万元左右的产出。”说起金山村1700亩良田的未来规划,吴正德的思路无比清晰,“下一步,我们村还打算探索建立‘一村一块田’的种植模式,在目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土地的归并整合,届时能让耕种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得益于池青九沿线“小田变大田”项目的实施,一直悬在墩上街道双河村种粮大户孙文武心中的一块石头也终于能落了地。原来,之前孙文武承包的500多亩土地中,有200多亩土地位于山脚低处,每当汛期山洪暴发时,粮田就会面临着“沉入汪洋”的风险。此次双河村“小田变大田”项目建设规划中,除了完成田块的归并整合,还计划在孙文武承包的土地附近建设约770米的泄洪渠,沟渠在防洪排涝的同时也能兼顾发挥灌溉作用,解除了孙文武的后顾之忧。

“等到这个泄洪渠建成,之后就算再有山洪,我也完全不慌了。”这段时间以来,孙文武不时就会来项目建设现场看看进度,对今年的粮食收成有了更新的期待,“这个项目对我们这些种粮农民来说实在是太好了,现在我承包的土地不仅能让大型机械快速进行耕作,心里一直记挂着的这块地的安全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只要我还种得动地,我就会一直把地种下去,也会努力把地种得更好。”

如今,池青九沿线的“小田变大田”项目建设现场进度正在肉眼可见地加速推进,建设完成后绿意葱茏、稻浪翻涌的画面仿佛就在眼前。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这是希望也是鞭策。按照上级有关部门规划,贵池区2025年前要把所有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我们会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发展成果、实践成果,把小田变大田和高标准农田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建设步伐,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民种粮积极性,为粮食丰产稳产夯实基础。”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本次池青九沿线“小田变大田”项目总建设面积为3637亩,目前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中,该项目预计能在2月底全面完成。完成后预计田块能由原来的2264块整合为540块左右,届时可以有效提升耕作面积,更加便于全程开展机械化耕、种、管、收,为全区粮食丰产稳产夯实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