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区受强冷空气影响,气温一路“迫降”,瞬间重回“数九寒天”,2023年的第一场雪“如约而至”,朋友圈里也开启了“晒雪”模式。这场降雪给人们带来惊喜和欢愉的同时,也将对我区小麦、油菜等在田作物带来不利影响,那么,在农业生产上如何渡过这个“坎”,笔者专访了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有关负责人,为低温雨雪天的农业生产支招。
一、做好小麦油菜田间管理
麦油生长已进入越冬期,田间管理坚持因苗制宜,立足稳发壮苗,着重抓好促壮、防冻、防渍、防草害为中心的田间管理,以促进平衡生长,确保作物安全越冬。
1、清沟沥水,降低湿度。由于连续降水,田间湿度较大部分低洼田块会出现积水,对小麦、油菜根系生长十分不利。雨雪过后要及时对在田作物的“三沟”进行清理,做到雨住田干,沟不积水。
2、适时追肥,增强抗性。雨雪过后要根据苗情长势、受冻情况,分类追施速效肥,一般亩施尿素 5公斤,促弱转壮。
3、增加覆盖,提高地温。冰雪融化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油菜田撒施草木灰或谷壳,覆盖适量稻草或畜禽粪,以保温防冻。
4、控旺促壮,安全越冬。对长势过旺的油菜田可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30-40克加水30公斤喷雾,控旺促壮,提高植株的抗冻能力。
二、做好蔬菜田间管理
1、对于露地在田越冬蔬菜:
要保持土壤湿润,喷施叶面肥、提高植株抗逆性,撒施作物秸秆或腐熟有机肥、择菜适时进行束叶等措施,提高蔬菜耐寒性。降温幅度较大时,夜间加盖无纺布、薄膜、遮阳网、秸秆等,减轻冻害。
2、对于设施蔬菜:
(1)要重点做好大棚等设施的加固和整修,及时清除积雪,防止倒塌。同时可在大棚内撒施草木灰,防止冻害发生。
(2)棚内增温可搭建中棚或小拱棚,视气温情况加设“二膜”、“三膜”或“四膜”,加保温被或无纺布,若遇到极端低温时,以节能环保为原则,可采用人工增温。
(3)在晴好天气及时揭盖保温材料,增加光照时间,同时注意及时落蔓并摘除病叶、老叶,增加通风透光。若遇连续阴雨天气,有条件的可进行人工补光。
(4)冬季蔬菜水分管理掌握“五浇五不浇”原则:晴天浇水,阴天不浇;午前浇水,午后不浇;浇小水,不大水漫灌;浇温水,不浇冷水;暗浇水,不浇明水。如果作物表现缺水时,可在寒流过后,选择晴好天气,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浇小水。
(5)可在气温高时将棚膜开开合合,放进外界二氧化碳,提高蔬菜抗性和产量。气温低时闭棚,增施二氧化碳气肥,使设施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达到适宜水平。
3、对于采收上市:
进入采收期的设施茄果类蔬菜、绿叶菜和露地蔬菜,要精准调控光温水肥等环境因子,统筹运用栽培管理、分次采收、分类贮藏等措施,适时错峰采收,延期均衡供应,确保持续增产增收。露地大白菜、芥菜、马铃薯、小白菜、秋菠菜、莴苣等,根据蔬菜采收期,在早霜低温来临前,分类采收上市。设施空心菜、小白菜、菠菜、莴苣、青花菜、芥菜、甘蓝等可一次播种,分次采收。辣椒、萝卜、大白菜、莲藕等可根据品种耐贮性,适时采收,择机上市。
三、做好茶园低温天气防护管理
1、根际培土。经过耕翻或台刈的茶园,要及时用细土培护根颈 5~10cm,可对茶树起到抗寒保护作用。根际培土对于新栽幼龄茶园尤显重要,是确保幼龄茶园安全过冬,提高幼龄茶园成园率的关键技术措施。
2、茶园铺草。茶园行间铺草可提高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防止出现冻害或减少冻土层厚度。铺草材料可就地取材,以柴草、无污染的农作物秸秆、草皮等铺盖茶行间,每亩 1500—2000 公斤,铺盖厚度以不露土为宜。
3、化学防冻。在低温来临前,树冠喷洒抑蒸保温剂,可起到保温、减少茶树蒸腾的作用,减轻冻害程度。
4、营造防风林。对经常受冻的“风口”茶园,应在茶园风口处,设置挡风屏障和营造防风林。减少水分蒸发,增加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能减轻茶树干冷冻害。风障可选择竹片等编织而成挡风墙,防风林一般选择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常绿树种,同时,乔木灌木相结合。
5、束篷包草。秋冬季刚移栽的茶树可采用此种方法。具体是用松毛枝插在茶苗周围,外面再围稻草或茅草。
下一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将深入田间地头、温室大棚,面对面向农民及种植大户宣传防雪防寒、防冻害知识,为农作物安全越冬“把脉支招”,最大限度减轻低温寒潮天气对我区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和损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