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村镇:热饭、茶叶蛋、木碳……一场场双向奔赴的爱,好暖
滴水成河,大爱无疆。疫情发生后,最抚人心的是老百姓之间“众志成城”的团结。在梅村镇,连日来,村民自发接力捐赠物资,慰问一线工作人员,一幕幕感人的场景温暖了这个特殊的冬天。
“天这么冷,值班点的人不能总吃方便面啊!我来自己做点给她们送去吧。”11月29日,外面电闪雷鸣,梅村镇必胜组村民钱丽丽看着这阴冷的天气,越想越着急。她和丈夫姚海商量了一下,决定自己做一份热乎的饭菜,然后两人开车送到各个值班点去。说干就干,于是,她来到自家菜园采摘了许多新鲜蔬菜,并买回了不少肉制品,做成了荤素搭配的热乎饭菜,和丈夫一道奔波在各卡点,将“爱心盒饭”一一送到位。“那天晚上我们一共做了35份,送出去了32份盒饭,去的最远的点是在和石台交界的一个地方。”钱丽丽告诉笔者,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她当时送的是一些生活物资,但考虑到这次有许多村民都已经自发陆续地捐赠了物资,所以就觉得亲手做一份饭菜更有意义。让人感到高兴的是,当村民得知钱丽丽为值班人员送饭这件事后,大家纷纷表示,愿意加入提供食材的行列。“只要值班点有需要,我就继续来做饭、送饭,因为我身后还有这么多老百姓在支持着呢!”钱丽丽感动地说。
爱心盒饭暖胃,雪中送炭暖手。在珍溪村,当看到天气越来越冷,值班人员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时,村民潘忠友深受触动。11月30日一大早,他扛起家中的两大袋银炭就送到了值班点。“这是一些银炭,你们烧点火烘烘,一定要注意保暖,注意健康。”朴实的潘忠友向大伙解释送来的物资,在场的志愿者们深受感动,大受鼓舞,表示会尽心尽责守好岗,不辜负村民的期望。
笔者了解,疫情发生后,梅村镇居民自发接力捐赠的行为每天都在上演。11月28日,杨棚村村民卢红先抱着两床暖心的被子送到了斗溪片段疫情防控卡点。当晚,珍溪村村民刘旭东、杨吉宝、刘祥、汪松林连夜为值班人员送去了八宝粥、火腿肠、奶茶、牛奶等物品;11月29日,高坦居委会居民江银苗先后两次前往值班卡点,为志愿者送上热乎的茶叶蛋;11月30日晚,新村社区村民郑磊、曹鑫为必胜村疫情防控点以及新村社区疫情防控点捐赠了方便面和面包。此外,曹鑫还捐赠必胜村500元抗疫资金。当晚,村民钱昌进也为杨棚村村部送去了方便面和八宝粥;12月1日上午,檀林村村民方江华为檀林村疫情防控点捐赠一箱鸡蛋,新村社区村民周俊为必胜村捐赠了泡面、牛奶、零食,杨棚村预备党员李朋委托他人为一线人员捐赠了方便面……接力还在继续,爱心不止于此,来自四面八方的“暖流”让梅村镇的这个冬天更有温度。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咱老百姓。老百姓最淳朴的行动说明了一切,说明了他们对我们的信任和关心。我们也绝对不会辜负他们的信任,一定打起精神守好岗,用尽全力呵护大家的安全。”梅村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杨安社区:“疫”线的爱心早餐,暖胃更暖心
12月1日早晨六点不到,天刚蒙蒙亮,德得福汤包店里便已灯火通明,汤包店老板汪海洋、赵萍夫妇早已穿好围裙,拿出提前醒发好的面团揉了起来。随着二人纯熟的动作,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包子渐渐成型。趁着蒸包子之际,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做起了小粑、煮起了豆浆。
时间来到七点半,两人终于忙活完,脱下围裙。此时,案头已经摆好了两笼热气腾腾的包子、两锅小粑和二十多杯豆浆。看了眼时间,他们赶紧将端着笼屉提着豆浆,匆匆送往杨安社区居委会,这是特地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准备的早餐。
汪海洋、赵平经营的汤包店位于马衙街道杨安社区迎宾花园小区门口,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已经连续多日无偿为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制作早餐。“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不分昼夜坚守一线,为我们老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他们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汪海洋说,偶然间发现社区工作人员经常因为工作忙来不及吃早饭,饿着肚子就开始工作,这让他和妻子很是心疼。想着早餐店里还有一些面粉和肉、菜,两人一合计,就主动给社区的工作人员做起了早餐。
“每人一个肉包、一个菜包、两个小粑,还有一杯豆浆,既暖胃又暖心。”接受采访时,杨安社区党委第一书记章征发的感动之情溢于言表。章征发介绍,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汪海洋、赵平就主动到社区报名,要做志愿者为小区居民服务。但考虑到汤包店位于小区外围,便婉言谢绝了他们的好意。然而,过了两天,他们又提出为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免费早餐,希望以另一种方式为小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拗不过他们,工作人员只能同意。“他们每天都是连笼屉一起搬到居委会,生怕因为我们忙得顾不上吃而变凉,真的很贴心!”
“相比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所做的工作,我们做的这点小事儿不算什么。”面对感谢,汪海洋只是憨厚一笑:“希望疫情能够早日结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