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疫”线爸爸的一封信
“亲爱的爸爸,您好!您在疫情防控流调中心工作还好吗?您在那里辛苦嘛?多长时间才能休息……”11月26日,在连续两天没有见到那个一直对自己“倍加有耐心”的爸爸时,秋浦小学四年级学生周槿萱饱含深情地在电脑上敲出了一封写给爸爸的信。
“我们忙,孩子也被迫成长了。”刚刚从社区志愿岗位回来的章腊荣看到女儿在电脑上写出的这封信,又惊讶又欣慰。
原来,除了爸爸外,周槿萱的妈妈也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章腊荣是区融媒体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她第一时间申请留宿单位上班。但是,鉴于孩子的父亲已经在抗疫一线无法回家。于是,该中心领导安排章腊荣居家办公,以照顾需要随时上网课年仅9岁的女儿。接到单位的安排后,章腊荣感动之余立即做出了另外一个决定。“我可以去社区做志愿者!”于是,每天下午两点到晚上十点,她都坚守在小区卡口执勤。查验双码、测体温、登记信息、上门送物资……在她看来,比起一线的医护人员,这些苦都不算什么,“我觉得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不值得一提。”她默默为防疫奉献着。
笔者了解,孩子父亲周同山在池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工作。11月24日下午,周同山接单位通知,被抽调开展疫情处置工作。就这样,两人奔赴在不同的抗疫岗位,共同守护着池城的安全。
看到爸妈都在一线忙碌,懂事的周槿萱独自在家上起了网课。当天的信息课上,刚刚学会电脑打字的周槿萱,带着对爸爸的思念和担心,用了四五个小时的时间,写下了这封电子信。“宝宝四年级刚上信息课,才学习电脑输入法,没想到能把这封信打出来,这真是对我对大的安慰。希望疫情早日过去,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章腊荣说道。
“等疫情过去了,爸爸一定好好陪你,我们一起加油!”收到信后,周同山也在视频电话中对女儿作出了承诺。
监控中女儿的飞吻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家呀?为什么周日你也不能陪我呀?”
周末深夜,终于完成当天核酸采样任务的医护人员纷纷席地而坐,有的则直接就地睡倒。涓桥卫生院护士叶飞来不及脱下防护服便拿起了手机,因为她要赶在孩子们入睡前和他们视频通话。电话一接通,女儿便忍不住用委屈的声音和好几日未见的妈妈撒起娇。
“宝贝在家乖乖听奶奶话,妈妈很快就回家了!”叶飞强忍着心酸鼓励着屏幕那一头的孩子们。
“孩子爸在部队,也回不来。”叶飞告诉笔者,疫情来临后,她被紧急抽调至城区参与核酸采样工作,连续数日无法回家,家中一双儿女全靠孩子奶奶照顾。前几日,当听说自己居住的小区很有可能进行强化管理后,她立刻忙里偷闲采购了些零食牛奶。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她只能将食品放在小区门口,请社区志愿者帮忙消毒后送至家中。
“那天我的女儿还在监控里喊我呢。”叶飞将自己在家中监控app上截的图片发给了笔者,只见年幼的女儿眼巴巴地守着摄像头,把它当成是妈妈的替身,用亲吻表达思念。
“我们身边所有人都挺辛苦的,大家一边奋斗在防疫一线,一边为自己家人的衣食住行担忧。”叶飞说,她最感谢的就是社区志愿者和邻居,家中老人不擅长使用手机,邻居便主动揽过叶飞家的线上蔬菜购物“任务”,为自家买菜时总会询问叶飞需不需要帮忙带一份。
“疫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中国好邻居,感谢我的好邻居!”叶飞感慨道,“我们在外面会好好坚守、认真工作,我相信我们很快能渡过这次考验,很快便能和家人团聚,到时候,我一定邀请我的好邻居上我家一聚!”
带着女儿留宿单位的检察官
11月28日,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朱智光正在不时地翻看案卷、敲击键盘,办公室里一改往常喧嚣的场景,鲜有交接工作的同事,空旷的办公楼里只有键盘“哒哒”的敲击声回响在耳边,安静却依然忙碌。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却没有打乱检察办案的阵脚。为了不影响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心头挂念着案件的朱智光和他的几位同事把“家”安在了办公室里。“审查逮捕的案件必须在7日内办结,作为一名检察官,我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用心办好每一起案件。”朱智光坚定地说道。
而就在朱智光决定“搬家”的前一天,他的爱人作为池州市人民医院的一名医务工作者,便已经紧急奔赴防控一线。将年仅两岁半的小女儿托付给岳母照看后,朱智光便带着刚上二年级的大女儿住到了单位。“疫情来得突然,但是检察工作不能‘停摆’。”朱智光说道。
白天,朱智光在办公室里办理案件,大女儿便在临时“改造”的休息室里上网课。“我晚上要加班,当我歇下来的时候,孩子经常已经睡着了。”说起大女儿的懂事,朱智光的心里很是满足和幸福。“不知不觉中孩子长大了,懂得为爸爸妈妈考虑,也更独立了!”
结束一天的工作,朱智光才有时间和爱人联系,互相了解对方一天的工作情况和第二天的打算。“要注意休息。”由于两人工作性质的原因,忙到“两不相见”是常态,注意休息也成了两人沟通中的“口头禅”。当小女儿在视频中问爸爸妈妈什么时候能回家时,朱智光总是亲切地安慰女儿:“快了,等疫情结束爸爸妈妈就都能回家了。”
在当下,有数不清如朱智光这样的家庭被迫分离两地,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或是奋战在防疫一线,或是坚守在工作岗位。在孩子眼里,他们是“不守信用”的爸爸,是“不靠谱”的妈妈,但在群众的心中,他们是最美“逆行者”,他们是最美“基层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