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天’字,大家仔细看一下,‘天’字有两横,上面的一横要短一点,上短下长……”10月20日晚上7点,在牛头山镇宝赛村老年大学语文班教室里,只见老师正在教一群“大学生”认字。“我们都是农民,以前没有条件上学,没什么文化,想不到老了还能有机会走进学堂,坐在这么好的教室里学习知识。”提起老年大学,57岁的宝赛村村民石贤珍不由得竖起大拇指。目前,牛头山镇60岁以上老人达到8400余人,约占全镇总人口的19%,之前村里老年人生活一直比较单调,除了在农忙时节干干活,就是凑一起打牌、打麻将。经常泡在麻将桌上不利于身心健康不说,还影响了村里的人文风气。
为了改变这种不良风气,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来,牛头山镇先后建成镇级老年大学1所,村级老年大学7所,共招收老年学员1257名,配备了38名教师,开设了语文识字、法治教育、舞蹈、电影鉴赏以及当地特色民间文化——打花棍等18门课程,每天晚上七点开课。如今,牛头山镇各村老年人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的景象越来越少,“上课”“学文化”已经成了老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
家住宝赛村的纪光海是一名退休教师,如今在镇里的老年大学里教授语文和书法。“做了半辈子教师,刚刚退休那阵子很不适应,差点闷出心病。”纪光海坦言。这不,听说镇里新成立的老年大学招聘教师,纪光海马上就报了名。目前他的班上已经有了50多名学员,绝大部分是周边村子里文盲、半文盲的老年人。“镇上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大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让我发挥了余热,大家学得起劲,我也教得开心。” 纪光海高兴地说道。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该镇老年大学正以“文化养老”为纽带,搭建起老年人学习互动平台,帮助有兴趣的老年人学到才能,有才干的老年人再展才华,在文化交融中获得快乐,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让老人晚年生活从“养老”变成“享老”。“下一步,我们还将积极与市、区老年大学对接,争取他们送教下乡活动支持,同时也将根据老年学员的兴趣及需求,适时增设剪纸、黄梅戏、老年健身等课程,让老年大学真正成为老年朋友的追梦乐园,为他们的晚年生活勾勒出一道道绚丽彩虹。”该镇老年大学负责人满怀干劲地说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