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贵池发展的黄金期。回首这十年,贵池走过的峥嵘岁月和不平凡历程,成为实干拼闯、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为集中展现十年来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果,特开设专栏【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全方位展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宝贵经验和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喜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日推出“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主题系列报道⑬《打通发展“主动脉” 谱写畅通新华章 》,敬请关注!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之根本,乡村振兴之基础。十年间的数据变化,是贵池交通运输发展成果的直接体现。十年来,我区牢牢把握交通区位优势、生态旅游优势,在新发展格局和区域合作中提升发展位势,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进一步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发挥交通先行作用,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运输服务水平为抓手,逐步构建起外通内联、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推动贵池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构建立体交通体系 架起区域腾飞之翼
2013年7月,池州九华山机场正式通航;2019年8月,池州长江公路大桥竣工通车;2021年9月,G3W德上高速公路(池州至石台段)正式通车;2022年9月,G318池州至殷汇段改造工程竣工通车……十年来,我区不断加快构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打通对外通道,畅通内部循环,积极推进机场、铁路、高速及国省干线公路等重大工程建设,区域交通网日趋完善。这十年里,我区交通重点项目累计投资达16.5亿元,加快协调推进池州九华山机场、池州长江公路大桥、G3W德上高速(池州至石台段)、G318池州至殷汇段改造工程等一批交通重点项目建设。此外,秋浦河航道整治即将完成,池黄高铁、九华山机场改扩建等项目正在积极建设,S358青阳至红石改建工程、G236殷汇至查桥段一级公路改建工程等项目有序推进,交通区位优势正快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持续优化农村公路网 铺就乡村振兴之路
“经济要发展,交通必先行……”十年来,我区抢抓机遇,围绕加快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了农村公路扩面延伸、路长制、养护水平提升、农村运输通达等工程,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公路网,全面提升交通运输管理能力,提高交通运输现代化服务水平。
农村公路是广大农村居民安全便捷出行、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推进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建成美丽乡村的基本保障。近些年,我区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全面提升农村公路服务能力和品质,切实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期间,我区农村公路建设总投资达26.8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023公里、实施大中修及改造提升公路236.3公里、改造危桥124座。2016年至2018年,我区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建设道路741.127公里,其中县级公路9.218公里,乡级公路107.361公里,贫困村内道路硬化47.041公里,撤并村道路硬化115.358公里及老村道加宽改造452.184公里,基本实现了10户以上较大自然村通硬化路的目标,改造建设了一批贫困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全面改善了农村道路通行状况,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及经济发展。2018年至2020年期间,我区实施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建设公路827公里,使得每个较大自然村均具备一条从村口到现有公路的最便捷连通硬化路,补齐了一批“末梢路”,打通一批“循环路”,建设一批“产业路”,通过村村通水泥路连接线工程及村道网化工程建设村道111.86公里,根据“因地制宜”原则按等外路标准建设了村道53.147公里,重点解决了村道断头问题。2021、2022年通过衔接资金分别完成了13公里、15公里村级道路硬化。2021年,贵池区建成“四好农村路”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工程10.5公里、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46.3公里、危桥改造6座、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4公里。农村公路网络体系、通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的全面提升,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支撑,以主城区为中心、镇街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
值得一提的是,在农村路网提档升级过程中,我区打造了一批“一路一景、路景相融”的美丽公路风景线,不仅大大提升乡村“颜值”,也为沿线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活力。2021年,贵池区桃栗路荣获“2021年度安徽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2022年荣获交通运输部“乡风文明路”。这是贵池区继2020年蔡殷路荣获安徽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之后,创建的第二条安徽省“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桃栗路品质示范路全长16.3公里,总投资7232万元,途经梅街镇桃坡村、铺庄村、梅村镇黄田村、栗坑村等村,是区域内交通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及居民出行有着重要意义。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打通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十年来,我区强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交通运输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开通池青九城际公交、梅龙公交和乌沙片、茅坦片、殷汇片公交及梅街片公交,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推进农村客运站点网络建设,创新农村客运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运覆盖范围。
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2012年以前,我区客运主要以农村客运班线运营为主,运营车辆为中巴车辆及小型面包车,到达点大多集中在镇、街道集中地,老百姓出行非常不便。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大力发展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工作,自2012年始,利用5年时间将区内农村客运全部改为城乡公交,同时更新新能源公交车辆,加强农村镇、街客运站场建设,合理设置公交首末站及公交站、亭,确保全区每个建制村全部通客车,提升群众乘车舒适度及便捷度。先后开通主城区至乌沙片、茅坦片、殷汇片、梅街片城乡公交,投入城乡公交车辆148台,建设10个四级农村客运站、3个公交首末站、286个城乡公交候车亭和公交停靠站牌,覆盖了主城区外15个镇、街道办事处147个行政村,全区公共交通民生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加强执法管理工作 筑牢交通安全防线
十年来,我区加强对交通运输的有序管理,保障交通安全畅通。全面建成了农村公路路长制,农村公路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完成了区、镇街道、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制管理体系建设,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完成安全隐患治理,乡村道路专管员实现了全覆盖,并制定了爱路护路安全出行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基本消除了农村公路沿线“脏乱差”现象,实现了农村公路“畅安舒美”。
交通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抓安全就是抓发展、抓安全就是惠民生、抓安全就是保大局。我区加强治超执法力度,精准打击超限超载运输车辆,整治“两站一场”等重点区域客运秩序,全面清理违规私设分训场点,净化驾培市场,全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切实保障公路畅美绿安;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和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加强道路客运、水上交通、危货运输和项目施工安全监管,开展道路客货运输、水上交通和交通项目施工安全大检查,实现连续34年水上客运无事故的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区还将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动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干线公路“提质增效”,农村公路“联网提档”,加快实现基础设施网络化、运输便利化、出行服务便捷化,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