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贵池发展的黄金期。回首这十年,贵池走过的峥嵘岁月和不平凡历程,成为实干拼闯、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为集中展现十年来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果,特开设专栏【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全方位展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宝贵经验和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喜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此次推出“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主题系列报道⑪《守护健康担使命 百姓福祉大提升》,敬请关注!
2015年,贵池区荣获省级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市、区);
2016年,贵池完成区、乡镇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资源整合;
2018年,覆盖全区的妇幼保健服务机构的信息管理平台建成;
2020年,贵池区被确定为安徽省第八批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2021年,贵池区荣获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
十年守护健康担使命,这十年,贵池以人为本、坚守使命,让全区卫生健康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贵池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6岁,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3.87%,近3年无孕产妇死亡发生,全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和满意度均达90%以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在十年的奋楫争先下,健康贵池建设镌刻下非凡印记。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筑牢公众健康第一道防线
今年10月,里山街道解放卫生院妇保医生苏一娟刚参加完全区妇幼保健业务培训,就立刻重回村内的医疗岗位忙碌起来。在过去,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等项目皆由镇街卫生院或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导,苏一娟只需配合做辅助工作,而如今,苏一娟已学会独立完成这些检测工作。原来,近年来贵池完成了区、乡镇级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资源整合,建立了标准规范、信息实时更新、全区共享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妇幼卫生等专项服务管理机制,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为全区妇女、儿童提供更加公平、有效、便捷的卫生保健服务。
“我们基层卫生人员的工作要求日渐提高,几乎月月都会开展培训。”近年来的变化让苏一娟深有感触,“虽然肩上的担子变重了,但我的个人能力有了质的飞跃,能更好地解决乡亲们的健康难题了。”
近两年,越来越多和苏一娟一样的基层卫生人员得到提升个人能力的机会,贵池区积极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印发《贵池区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由区内2家医共体牵头,通过线上基础理论培训与线下临床轮岗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分批次对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村卫生室基层卫生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动员引导所有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照国家标准,进一步改善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
截至2021年底,贵池区创建了2个省级卫生镇(街道)、5个省级卫生村、4个省级卫生社区、4个省级卫生先进单位、11个市级卫生镇(街道)、23个市级卫生村(社区);完成0-6岁一类疫苗预防接种121722剂次,适龄儿童免疫接种率以镇街为单位在95%以上;城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稳步扩大;食源性疾病监测全覆盖。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96471人,建档率93.78%;二级(含)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有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基本实现身份证、社保卡就医全流程多卡通用。
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医疗技术水平持续提升
今年年初,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护士站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出院患者吴老的家属送来了两面锦旗,对内分泌科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贴心服务表示由衷的感谢。古稀之年的吴老身患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下肢动脉闭塞等多重疾病。此次,因为糖尿病足溃疡住院,其一个脚趾在外院截肢,发生了严重感染。经过骨科会诊清创后,患者一直高热,病情危重,医院立刻组织ICU、呼吸内科、心内科、感染科、骨科进行联合会诊,制定精细的治疗方案,在内分泌科护理团队的精心护理下,患者终于转危为安,病情稳定康复出院。
在锦旗的背后,是贵池各医院提升多学科协作能力取得的成效,这十年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让我区疑难危重患者在“家门口”便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近年来,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创建成三级综合医院,池州市中医医院创建成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危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中心等“五大中心”建成,同时成立了产科、新生儿科等安全管理组织及危重救治专家组……
十年来,贵池区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医疗服务环境的同时积极推进医疗技术水平提升,坚持以健康为中心,坚定不移推行改革,建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2个;与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深化“校地合作”,携手共建第一附属医院暨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与3家省级医院签订医联体框架性协议;安徽省中医院对口帮扶池州市中医医院已形成长效机制……截至2021年底,贵池每千人口拥有病床7.06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5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37人。
疫情防控不放松
持续提升“迎战”能力
在清晨的九华山高速口,当班值守的各部门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对过往车辆进行查验流程,日复一日24小时不间断落实各项管控措施。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区各部门工作者闻令而动,白衣执甲、英勇无畏、连续作战,全力投身新冠疫苗接种、区域核酸检测、流调溯源、集中隔离点医疗守护、各卡口入境人员管理、院感防控等多条战线,顶住了一次又一次的考验。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变化,贵池依托全区20个镇街219个村(居)设置的2174个网格点实行网格化精准管控重点人员,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468310人次;常态化督查重点场所、闭环管理重点机构,严格落实交通卡口防控措施,做到一车不漏、一人不漏、一人不疑的查验“两码一报告”。优化设置核酸采样点30个,通过城区增加采样台、农村组建采样小组等方式,确保居民核酸采样方便快捷。
“我们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始终保持高度警醒。”区疾控中心负责人介绍,贵池添置了“红铠甲”全自动P2+移动核酸检测车,配备了五台扩增仪和三台提取仪,单日最大检测量达到5000管,如采用“20混1”方案,单日最多可检测10万人次。同时,我区加快疾控机构标准化建设,正对区级疾控中心和区级医院PCR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持续提升全区新冠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健康覆盖全区
向全民健康阔步前进
“数据显示,2020年贵池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28.4%,较上年提升7.21个百分点,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区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方小亚介绍道,十年来,贵池区紧紧围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这一主题强化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策略,以健康为圆心,以健康促进为半径,打通健康知识传播“最后一公里”。
在近些年的贵池,无论走在哪个镇街、哪所学校,都能看到制作精美的健康教育宣传栏。这十年,贵池完善区、镇、村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建立健康科普专家队伍,结合健康素养促进项目、健康中国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世界卫生日主题宣传等重点工作,开展各类健康传播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设健康教育类专题节目或栏目,刊登健康信息;利用网站、微信、QQ群、宣传栏等载体,传播健康知识,回应群众咨询,提高群众参与程度,增强宣传教育效果;发挥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优势,每年开展大型健康促进活动,将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深入人心,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2022年,全区各镇(街)健康知识教育活动室及宣传栏覆盖率均达100%,学校、幼托机构健康教育课覆盖率达100%,“勤洗手、戴口罩、一米线”成为居民的基本生活习惯。
在近些年的贵池,越来越多的居民爱上运动、参与运动。这十年,贵池综合施策,积极开展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活动,引导群众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让“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健康中国主题以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的方式深入人心。我区推进的“三减三健”专项行动,免费或低收费向社会开放公共体育场地和大部分单位的体育场地,让居民健身有处可去;近两年打造的“15分钟健身圈”,将各类体育场地设施嵌入公园、社区活动广场,更让居民能在出门不到15分钟的时间内参加他们喜爱的健身活动,逐步形成了人人追求健康、维护健康的良好社会氛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推行工间操制度。截至2021年底,贵池建成健康单位6个、健康社区9个、健康学校12个、健康餐饮(食堂、餐厅/酒店)12个、健康一条街1个、健康主题公园2个、健康步道2 个。全区28个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70个社居委设立自助式健康检测点,健身路径280个,覆盖所有社区“15分钟健身运动圈”。
医疗卫生健康事业是事关人民群众健康福祉的重大民生工程,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压舱石”。这非凡的十年里,贵池卫生健康事业在一次次大战大考中交出优异的成绩单。“这十年贵池卫健事业的收获给了我们下一个十年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底气和动力。”方小亚说:“站在新起点,区卫健委将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继续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双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区域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增强全区人民卫生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