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优质教育供给 绘就幸福底色

发布时间:2022-10-18 08:19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贵池发展的黄金期。回首这十年,贵池走过的峥嵘岁月和不平凡历程,成为实干拼闯、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为集中展现十年来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果,特开设专栏【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全方位展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宝贵经验和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日推出“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主题系列报道⑩《优质教育供给  绘就幸福底色》,敬请关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亦是民生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贵池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速度最快、质量最高、群众最满意的十年。十年来,我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上优先安排教育,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教育,在公共资源配置上优先满足教育,据统计,十年来全区累计投入教育资金超15亿元。砥砺十年,我区教育已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了“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大转变和新跨越。目前,我区共有公(民)办中小学、幼儿园195所,在校生85868人,教职工6519人。

教育均衡惠民生 “新鲜血液”助活力

近日,笔者来到位于墩上街道的茅坦初级中学,原先破败残旧的校舍再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多媒体一体化的教学设备、标准化的塑胶操场,谁也想不到,仅仅几年光景,茅坦初级中学便旧貌换新颜,但说起以前的学校环境和设施,校长倪佩文仍然记忆犹新。“以前一下雨,学校操场就是一片泥泞,走一圈下来,鞋子上都是泥浆。到了晚上,学校一片漆黑,连一盏路灯都没有。”而如今,修葺一新的校园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老师舒心。学生们在新修建的篮球场上玩耍、跳跃,喘息声、脚步声、欢笑声不停地回荡在校园里,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展示着青春的活力,诉说着贵池教育的变化与发展。

茅坦初级中学的“蝶变”是贵池教育均衡化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了将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普及,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是关键。因此,十年来,我区大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计划,实施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改善教育条件、加强师资建设等一系列举措,大力完善乡村学校硬件,升级软件设施,农村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大幅提升,并有效整合乡村教育资源,近年来,累计整合完小35所、教学点109所、初中6所。除此之外,十年来,我区还新建了月亮湖初中、月亮湖小学、人民路小学、洋浦小学、沿江路小学、祥云路小学、绿地小学,改扩建人民路小学高年级部、秋浦小学、朝阳小学,城乡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与提升。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青年教师更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在茅坦初级中学的教室内,该校思想品德课老师包琳正在用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学生们边听课边对照着PPT记录笔记。“我当学生的时候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但现在农村学校也是多媒体教学,再也没有粉笔灰了。”包琳笑着说道,出生于1999年的她来茅坦初级中学任教的时间不长,但已经适应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对于近年来,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经历了“学生”和“老师”双重身份的包琳既是“成长见证者”,也是“建设参与者”。

“现在上课更加有趣了,学生参与性也更强了。”谈到近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变化,包琳坦言,教学方式逐渐由老师主导到以学生为中心是她感受到最大的变化。“以前上课总觉得老师在唱‘独角戏’,把知识灌输给我们,现在我在课堂上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学生上课也更加积极了,师生间的关系也更融洽了。”包琳笑着感慨,现在虽然不用为写粉笔字手酸而发愁,但她却经常为如何创新性制作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绞尽脑汁。

从学生到老师,包琳对教育意义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正是有如包琳一样思想活跃、善于学习、工作热情的新聘教师为我区的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才使得我区的教育事业在近几年实现了高质量的发展。10年来,我区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补充教师1450余名,大量青年教师的加入为全区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生与活力。

教育优质惠民生 “双减政策”落实处

从过去的“能上学”到现在的“上好学”,谈起贵池十年来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今年底即将退休的梅龙初级中学原副校长陈良海感叹不已,滔滔不绝地说起了自己身边的变化,对全区教育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我刚刚参加工作时候,教室只是几间砖木结构的平房,一个老师要带好几门学科,而现在,农村学校里一幢幢漂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老师更是要求‘专业性’,如今城乡教育资源的差距也越来越小了。”近几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的点滴变化他都如数家珍,但也正是这么一点点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变化,代表着贵池教育事业的每一次阔步前行,在10年教育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从1984年走上讲台,陈良海就从未离开过,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当笔者问到现在学生与过去的变化,他笑着说道:“现在的孩子不仅会读书还多才多艺呢。”自“双减”政策落实后,梅龙初级中学改变了过去学生只需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的传统模式,不断完善课后延时服务的形式和内容,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课程,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孩子们的变化也悄然落在了陈良海的眼中,让他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校园环境改善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孩子们的综合发展也没有落下。”

自2021年7月,“双减”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我区紧跟素质教育新步伐,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已实现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课业有辅导、兴趣有课程、活动有阵地......一系列的举措使得“双减”政策在我区落地见效,推动了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本质、回归本位,亦是我区教育事业不断提档升级,回应贵池人民对优质教育期待的生动体现。

十年来,贵池着力扩资源、建机制、提质量,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比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6%,比2012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5年,城乡居民素质都得到极大提高。

教育普惠惠民生 学前教育“有质量”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因此,提高学前教育的普及普惠水平亦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贵池的学前教育而言,这十年是不同寻常的十年。十年来,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社会需求,围绕破解“入园难”“入园贵”这一“急难愁盼”的问题,整合资源、精准施策,不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砥砺奋进推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区已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发展新格局,目前,我区共有公办园44所,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8.7%,比2012年提高15.7个百分点,实现了全区幼儿“有园上、园好上、上好园”的目标。

“我是一个粉刷匠,粉刷本领强......”近日,在贵池区幼儿园,欢乐的歌声飘荡在园区的角角落落,充满童真的气息迎面扑来,这所成立于1982年的公办园是我区创办较早的幼儿园,四十年来,这所历史悠久的幼儿园见证着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在中一班的教室里,孩子们正跟随着老师进行游戏,小小的卡纸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各种不一样的小动物,孩子们稚嫩的小手拿着各色画笔,充分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为自己的作品添上“新奇”的构思。“‘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引导幼儿将‘玩’和‘学’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提升求知欲。”该园园长张群霞介绍道,近十年,变化的不仅仅是幼儿园的硬、软件设施,还改变了过去“知识化”“小学化”的教育模式,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园回归自然、回归本真、回归游戏,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短短十年,我区的学前教育实现了从数量到质量的整体飞跃,从“幼有所育”正稳步走向“幼有优育”。

1990年,张群霞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而当时这个幼儿园内只有200多个孩子。如今,贵池区幼儿园(含分园)在园幼儿达1600余人,宽敞明亮的幼儿活动室、设施齐全的功能室、种类繁多的益智类玩具、优秀的学前教育人才,让张群霞忍不住感慨,这十年来,贵池整个学前教育领域呈现出了从薄弱到厚实的巨变。

“近些年,园区环境‘新’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新’了,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也‘新’了。”张群霞说道。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走进贵池的每一所幼儿园,都会看见孩子们徜徉在童话王国里,脸上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

回望过去十年,贵池的教育工作者们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使得我区教育事业迈向了优质均衡发展新征程,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强担当、更实作风,推动我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大力实施德育铸魂、智育提质、体教融合、美育熏陶、劳动促进‘五大行动’,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推动贵池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区委教育体育工委书记、区教育体育局局长林志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