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打造幸福河湖 守护鱼米之乡

发布时间:2022-10-14 08:17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贵池发展的黄金期。回首这十年,贵池走过的峥嵘岁月和不平凡历程,成为实干拼闯、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为集中展现十年来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果,特开设专栏【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全方位展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宝贵经验和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日推出“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主题系列报道⑦《打造幸福河湖  守护鱼米之乡》,敬请关注!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党的十八大以来,贵池水利系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总要求,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部署,以问题为导向,紧盯水利薄弱环节和短板,十年来,全区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全面提速,乡村振兴水利基础设施工程不断夯实,河湖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有力有序,水利建设迈上了提质增效的新台阶。

补短板强弱项,水旱灾害防御体系逐步完善

十年来,我区防洪补短板力度显著增强,基本实现防汛抗旱信息化全覆盖。通过将各类雨量站、水位站、视频及图片监测站、中心机房及会商室、预警广播、人工预警站和区本级视频会商系统连成一体,及时精准发布预警信息,初步建成我区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同时,针对河流、圩口、水库、山洪灾害防御、防汛抗旱等各类预案开展修订完善工作,年均修订各类防汛抗旱预案近300个,年均开展各类水旱灾害防御演练20余场,参演参训干部群众达万余人,确保我区防汛抗旱队伍拉得出、打得赢。在这十年里,我区成功抵御了2012年台风“海葵”、2016年台风“尼伯特”引发的特大暴雨,战胜了2013、2019年持续晴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的历史罕见大范围干旱,取得了抗击2016年、2020年长江中下游流域严重汛情的重大胜利,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发展为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蹄疾步稳

十年来,我区牢固树立“以水兴区、以水富民”的理念,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全力加快灾后水毁修复与薄弱环节建设性治理,积极推进水利项目建设,水利基础设施保障更加有力,累计完成投资达22.7亿元。其中,先后完成23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总治理河流长度462.01公里;全区113座小型水库全部完成一轮除险加固;完成规模以上泵站更新改造10座,总装机容量13145千瓦;大力实施“5588” 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更新改造小型泵站2723千瓦、加固新建小型水闸22座、改造中型灌区3万亩、扩挖塘坝1539口、整治河沟258条、改造灌区末级渠系12万亩;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共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9.28平方公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共涉及16个镇街50个行政村及居委会,总受益人口达9.52万人,治理耕地面积10.24万亩;完成秋江圩扁担洲、大同圩等处崩岸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2.04公里。

值得一提是,2021年6月,凭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优势,水利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公布的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名单中,我区成功入选,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列入该批次项目计划的县区。该试点县项目水利工程总投资3.63亿元,涉及马衙河、龙舒河、夹江河和木闸河四个项目区,治理干流4条,主要支流19条,综合治理河长54.6公里。将惠及牛头山镇、乌沙镇、秋江街道、马衙街道、梅街镇、梅村镇等6个镇街17个村庄的5.8万人、7.6万亩耕地,不断助力乡村振兴发展。2022年,我区根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重点水源保障、大江大河防洪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等13个重大水利项目进行了深入谋划,估算总投资135.92亿元,并启动了部分项目前期工作。

全面巩固提升,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十年来,我区积极把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水利民生的“头号工程”,总投资21924万元,解决了26.16万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率均达94.8%,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大力实施了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建设,编制了《池州市贵池区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项目规划总投资4.75亿元。2021年,启动一期工程,完成了乌沙镇、涓桥镇、秋江街道、马衙街道5座水厂收购并成功转供水。

2022年,我区又印发了《贵池区继续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二期工程将完成墩上街道、里山街道、唐田镇、棠溪镇水厂收购,墩上街道、里山街道、唐田镇全域,清溪街道、江口街道、涓桥镇部分区域今年将实现转供水。

可持续利用,依法管水科学用水成效显著

十年来,我区始终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努力加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坚守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持续有力向前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现已建成水资源取用水监测系统并投入使用,每年总取水量均不超过年度用水计划,工业用水效率也得到持续提高。此外,还联合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共建省级中小学节水教育基地一所,帮助指导安徽省贵航特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获得“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通过不断深入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我区于 2020年成功获得“安徽省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荣誉称号,科学管水节约用水的良好社会氛围得以初步建立。

同时,为实现可持续利用,我区保持重拳治砂高压态势,专门成立了区河道采砂管理所,全区河道采砂管理呈现总体可控的局面。2019年完成辖区长江84艘、内河68艘采砂船舶拆解工作,形成各地借鉴的“贵池经验”。全面完成沿江沿河21处制砂场、63处堆砂场清理工作。坚持疏堵结合,编制内河河道采砂规划,建设梅街、殷汇2个砂石集散中心。落实“两高”关于非法采砂入刑司法解释,推动行刑衔接,成立区检察院驻水利局生态检察官工作室。同时,严格落实水土保持工作事中事后监管,设立水土保持监测站,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检查,严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我区马衙街道江村水土保持监测站因工作表现突出还被评为安徽省优秀站点。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提升

“百里长江水清岸绿,最美秋浦河再获美誉,绝美升金湖休养生息,生态十八索退渔还湖,优美清溪河宜居宜游……”,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以来,我区的“河更畅了、水更清了、岸更绿了、景更美了”,优美的水环境、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水生态正成为贵池区最靓丽的一张“绿色名片”之一。近年来,我区不断深化落实国家“江河战略”,全区5条主要河流、12个湖泊、113个水库共设立区级、镇级、村级河(湖)长425名。先后出台河长制实施方案213个,湖长制实施方案34个,出台相应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了“河长+检察、河长+警长”工作体系,发布区级总河长令3个。完成了32个重要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成果和12个湖泊保护规划暨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其中,白洋河梅街段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河湖、九华河墩上段成功创建省级幸福河湖。此外,全区各级河长湖长积极履职共开展巡河巡湖36425人次,排查和整治各类河湖问题600多个。2022年,共开展了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整治各类问题41个,并成立了区岸线办,督促相关企业涉河违法建设整治有序推进,全区河湖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贯彻实施好贵池区水利“十四五”规划及水利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突出标本兼治,切实强化水利行业监管,稳步提升依法治水能力,加大河湖管理保护力度,坚决打赢“清江清河清湖”专项行动攻坚战,不断提高贵池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等领域公共产品的供给质量,积极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