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贵池发展的黄金期。回首这十年,贵池走过的峥嵘岁月和不平凡历程,成为实干拼闯、攻坚克难,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为集中展现十年来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成果,特开设专栏【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全方位展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非凡成就、宝贵经验和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今日推出“非凡的成就 贵池这十年”主题系列报道④《贵池工业:挺起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脊梁”》,敬请关注!
十年栉风沐雨,十年阔步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贵池区紧扣产业强区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和信息化融合发展,工业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工业经济经历了由小到大、由量的积聚到质的飞跃的发展历程,已成为支撑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十年勇毅前行 数据是最生动的注脚
数据显示,2021年规上工业总产值577.81亿元,较2011年底增长5.6倍,年均产值增速20.9%,年均增加值增速达9.9%;
十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8户,十年累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65.3亿元,年均增速达到21.6%;
全国最大的绿色建筑骨料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PC构件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2021年底,全区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1家,较2011年底增加25家,其中10亿元以上7家、50亿元以上3家,分别较2011年底增加4家、3家……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工业强则经济强。十年间的数据变化,是贵池工业产业发展成果的直接体现。十年间,贵池传统产业不断涅磐,新兴产业更是百花齐放。十年间,贵池踩准时代节拍,迈好关键步伐,工业经济稳步提升,产业发展气势如虹,全区工业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趋优的高质量发展态势,有力支撑了贵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2021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164户,全年实现规模工业产值577.8亿元,同比增长39.5%,占全市51.3%;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6亿元,同比增长19.1%,占全市50.7%。工业对全区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工业化率达到33.4%,规模工业总量及增幅领跑全市,截至2021年,连续7年获评“全省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区)”,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省制造业发展增速10快区榜首,2021年入围制造业发展综合实力十强区。
主导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这十年,全区主导产业持续做大做强,装配式建筑产业海螺水泥、贵航特钢、长九新材料、长智建工等多龙头带动初步显现,新材料产业金池新材料、西恩新材料等集聚趋势明显,装备制造产业形成数控机床、精密零部件、成套设备三大版块,半导体产业构建与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协同发展格局。区五大主导产业贡献了全区91%的规模工业增加值,到2021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54.86亿元,占规模企业产值比重比2011年底增长37个百分点。传统产业加速提质增效,初步形成了主导产业引领带动、传统产业积极转型、新兴产业加速集聚的现代产业(工业)体系。
9月29日,笔者走进池州市明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伴随着车间机器的隆隆声,一件件模具在这里“上刀山下火海”。
成立于2009年的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3C电子产品,新能源汽车铝型材零部件的工业用铝型材生产厂家。明坤电子是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专门从事特种铝合金棒、航空航天零部件及电器、3C产品、汽车零部件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这是我们的电子产品铝材,现在每个人的手机边框有可能就是出自这里。”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依托在工业铝制品方面积累的技术优势,我们紧跟市场需求,启动了通信终端设备、汽车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建设,致力中高端工业铝制品研发、生产及精深加工,专门承接高端铝型材的制作及产业链延伸。”
在2012年之前,九华明坤铝业有限公司还只生产传统建筑铝材。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强劲的技术研发,2014年该企业成功与给国内知名手机做代工的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牵手”,实现了从低附加值的传统建筑型材向高附加值的应用于消费电子产品型材的升级。目前,该公司客户群体不仅覆盖了手机、电脑、5G基站等一线IT企业,还广泛应用到汽车、航空航天、可再生能源系统等领域,其中研发的最新产品已被华为、小米、三星等旗舰系列手机应用。
聚力项目建设 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动能
这十年,我区持续夯实技改投资增长“基本盘”,聚焦四化改造,推动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连续实施两轮《贵池区工业企业技改提升三年行动计划》,聚焦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材料、电子信息、非金属矿精深加工和特色农林产品加工等产业,推动企业改进工艺装备、提高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完善节能环保设施。十年累计完成技改项目467个,完成技改投资586.7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实施制造业“两化融合”工程及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企业“四化”升级。2021年工业投资完成68.38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技改投资完成38.05亿元,同比增长31.5%。金池新材料铜板带、骏智机电产业园、起帆电线电缆产业园、西恩循环电池材料回收利用、贵航金属特钢轧线技改、鸿叶集团竹吸管改造、明坤电子通信设备及汽车零部件产业化等一批企业投资项目顺利推进,为全区工业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安徽鸿叶集团,机器轰鸣,流水线高速转动,生产车间一片繁忙。竹吸管、竹筷、竹家具,各式各样的竹制产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线走向全国各地。
科技创新,点“竹”成金。安徽鸿叶集团副总经理陈绍宏介绍,自从公司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技术研发、产品研发及材料研发,几年来先后投入研发经费3000余万元,目前专利38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31项。
作为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2021年安徽鸿叶集团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尤其竹签、竹筷生产量和出口量连续十年稳居全国首位。
“现在我们的竹产品,不仅在国内备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国外市场也有良好的美誉度,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谈及企业的发展前景,陈绍宏信心满满。竹制吸管、竹制雪糕棒和竹纤维餐盒等竹制深加工项目的一期工程6万平米厂房已建成即将投产……在贵池,竹产业实现了由原料粗级加工向加工制造转变。
一根根竹子正串起一条产业链,成为致富一方的支柱产业。
在聚力建设项目的同时,贵池推进4G、5G网络建设,新建各类基站834个,主城区及镇街道重点场所实现5G网络覆盖。推动“智慧贵池”“智慧服务”“智慧停车”“智慧社区”等一批信息化应用平台建设,城市管理、政务服务迈入智慧时代。实施制造业两化融合工程,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鼓励企业开展“机器换人”“生产环线”等智能化改造,建成智能工厂5家,数字化车间19个,成功认定省级数字化车间6个。
创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这十年,我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经费投入总额、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进一步提高。创新平台提级扩能,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加速推进,建成各类创新创业平台112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9个。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引进各类创新创业团队12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6人,博士后工作站2个。创新投入持续增加,2021年底,规模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1.18%,较2011年底增长0.31个百分点。创新成果初步显现,新增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创新型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0家。
这十年,我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一系列指导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措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连战连捷。纵深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实施矿业经济转型发展、非矿产品加工企业绿色工厂创建、工业企业节能节水技术改造、锅炉窑炉排查整治等一揽子措施,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到2021年底,规模工业企业单位产值能耗比2011年下降42.7%,年均下降5.4个百分点,创建省级绿色工厂2家、非矿产品加工业行业绿色工厂11家。加快推动闲置低效产能退出,十年处置“僵尸企业”14户,盘活土地2281亩、厂房22万平方米。
打造最优环境 为工业发展保驾护航
俗话说:养鱼先活水。好发展离不开好政策、好环境。正是看到这一点,这十年,贵池坚持问题导向、紧盯重点任务、强力攻坚破阻,从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着手,聚焦企业所盼所需,精准有效服务,以一流营商环境孕育一方投资“沃土”。不断出台惠企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深做实全程帮办代办服务,不断简化办事流程、减少申办材料、压缩办事时限,提升企业办事质效。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着力打造“‘贵’在服务”品牌,建立顶格服务企业制度和企业诉求“直通车”平台,持续推进民营经济帮扶工程,深入开展“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千名行长进万企”、“助企纾困”等活动。
“我们对未来发展很有信心!”安徽鸿叶集团副总经理陈绍宏表示,贵池对企业的项目建设落地和生产工作服务非常到位,让企业无后顾之忧,全心全意投入生产和管理工作,相信在政府和企业的一起努力下,贵池的工业经济将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蓄势腾飞正当时 砥砺奋进谱新篇
站在历史节点回眸,贵池工业经济发展的足音铿锵。回望这非凡的十年,在工业经济的带动下,贵池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显著改善,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人民群众真正在改革发展中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
“未来我们将继续实施产业强区战略,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描绘出贵池工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区经信局总工程师刘自渊说道。
蓄势腾飞正当时,砥砺奋进谱新篇。贵池将继续保持工业强区的如磐定力,传承过去十年的成功经验,抓项目、育企业、延链条、壮集群、兴产业,以优异成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