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贵池“千亩方”示范田亩均产量高达1700多斤

发布时间:2022-09-20 08:34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稻香四溢

丰收在望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丰收是最动人的色彩

收割是田间最美的音符

9月16日,走进秋江街道三联村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千亩方”项目点,一缕缕稻花香迎面扑来。广袤的田野间,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笑”弯了腰,等待着“主人”让它们粒粒归仓。


种粮大户曹必峰一早就带着收割机、拖拉机等工具以及一批工人来到了田间,就等着水稻上的露珠蒸发后进行收割。“一般不都是趁着早上不热的时候割稻子吗?为什么要等露珠蒸发?”笔者好奇地问道。原来,今天这个日子对曹必峰来说,不是简单的收割,而是他的水稻需要通过区农技推广中心的测产,其中的含水量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上午9点多,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章辉带着两人来到田间。只见他头戴草帽,手里拿着卷尺和记录本,来到一块颗粒饱满的田间,“这一眼看过去产量就不错,虽然今年大旱,但幸好各地抗旱很及时,产量应该不会受什么影响。”说着,章辉就捏了捏金黄的稻子,随后,一粒饱满的白色米粒破壳而出。


上午10点,测产正式开始。一辆收割机迅速从田埂开进稻田。凭借着长期工作得来的经验,司机瞄准了一处入口,迅速直线行驶,随后90度转弯,熟练地在稻田内划出一块“田字格”,随后快速地在“田字格”内进行收割。当“哒哒哒”的马达声响起时,稻穗连同稻杆被机器吞没,稻谷光溜溜地落入斗里,脱穗后的稻杆齐刷刷地从车后的一侧落在地上。不一会儿,一块测产田就收割完成。


看着丰收的稻谷,曹必峰脸上笑开了花,立即安排工人将这些稻子装袋称重。“如果是正常收割,直接用机器把稻子放到拖拉机上就行,但今天要装袋称重,看看亩产到底是多少。”在贵池区农技推广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下,曹必峰与工人们很快完成了称重。随后开始测量水分。工作人员拿出专业的水分测量仪,在袋子里随机取出一捧稻谷,放入仪器当中,其含水量的数值立刻便自动显示出来。接下来就是对收割的地块进行面积测量。工作人员顶着烈日量出了收割地块的长宽,简单相乘得出了收割面积。

“此次测产的面积为1.5亩,实收1470.5公斤,水稻含水量为23.2%,折合干谷亩产达870.4公斤,按照目前市场价1.2元/斤,产值达到2088.96元/亩。”章辉介绍,此处“千亩方”地块一共1008亩,所种品种为徽两优1898,目标是亩产700公斤,节本增效150元,化肥、农药分别减量10-20%、10%以上。根据田间实测,此处地块各项指标超过了预期,顺利通过验收。望着顺利通过测试的田块,曹必峰感慨地说:“今年真是多亏各级政府的支持了,特别是区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经常来田间开展技术指导,为我们大户增添了不少信心。”



笔者了解,为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今年,我区实施了全国水稻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全区共打造1个百亩技术攻关田、25个“千亩方”、5个“万亩片”以及15个辐射推广示范片,带动全区40余万亩水稻绿色生产。此次测产的稻田属于25个“千亩方”中的一个。接下来,区农技推广中心的专家们将深入田间地头,对各地陆续成熟的地块进行测产,以全面评估创建成效,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开出“良方”,寻找最佳“种植方案”。下一步,区农技推广中心将适时指导全区秋种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