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涓桥镇935.57亩撂荒地全部“耕”新

发布时间:2022-08-10 08:37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盘活撂荒地,“耕”出新景象。当前,撂荒地整治是我区全力推进的一项重点工作,各地整治行动正处于收尾阶段。8月4日,笔者来到涓桥镇,实地采访了当地的撂荒地整治推进情况。

在涓桥镇七一村汉冲组,笔者看到,这里一大片荒废多年的撂荒地实现完美“蜕变”,全部复耕复种完毕。稻田内,一排排绿油油的禾苗在微风的轻抚下茁壮生长。

(复耕中)

(复耕后)

“你看,从这块田开始,沿着小山丘,这些田地一眼望不到头,总共48.6亩,现在全部种上了双季晚稻。”李四军是涓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他告诉笔者,这片冲田非常特殊。一是靠近山边,农作物容易被野生动物毁坏,尤其是野猪比较猖獗。二是田块小且交通不便,无法进行机械化操作。此外,近年来农业整体生产成本增高,农业比较收益降低也是其中的重要原因。特别是不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后,一部分耕地出现了无人种、无力种、无人管理的现状。多年撂荒后,大片的耕地长满了一米多高的杂草、小树、毛竹等,复耕复种难度非常大。然而,得益于全区开展的撂荒地整治工作,这片沉睡的土地才重新焕发生机。

“我是6月份和村里签合同的,流转了这块地。7月初播种的,现在长势不错,禾苗普遍都有15公分了,大概10月底就能收割,正常情况下亩产可以达到1200斤左右”。吴培念是涓桥镇的种粮大户,看着这一大片撂荒的耕地,他一直觉得十分可惜。正好七一村里正在宣传撂荒地整治的政策,想着自己已经在这里流转了217亩土地了,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七一村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将这片48.6亩的耕地也流转了下来。“作为种粮大户,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将这块地打理好,如果我们专业的人都没有信心,那老百姓就更难复耕了。”吴培念坦言,由于长期撂荒,第一年收成肯定会有影响。但是只要先把这块地盘活,相信接下来慢慢精耕细作后,肯定会有不错的收成。他表示,会尽最大的努力让这片土地发挥真正的效益。

路过三友村乌冲组,村民组长雷巨红正顶着烈日蹲守在五昌岭塘。原来,村里组织了工程队正在对五昌岭塘进行整治。放干水塘、埋设水管、挖土填平……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今年我们在这块水塘下复耕复种了五六十亩撂荒地,现在禾苗正处在生长期,万万不能缺水,所以我们得马上在水塘里埋设水管,从上游水库引水入田”,雷巨红擦了擦脸上的汗珠说道。

在联合村下湾组,笔者看到,68亩撂荒地全部复垦完成,由当地一家合作社投资120万元制作30亩大棚从事食用菌种植。在新桥村,西冲组的40.36亩撂荒水田和1组260.16亩撂荒水田,均通过流转种植上了水稻。

(复耕中)

(复耕后)

来到涓桥村,一片绿油油的玉米地吸引了笔者的注意。在这块地周边,新修的道路宽敞平坦,一处处排水沟干净畅通,附近的水塘也是清淤翻新不久,呈现一幅崭新的景象。然而,今年年初,这里还是一幅荒芜的景象。笔者了解,由于前期投资商经营不善,此处大面积土地被抛荒,不仅到处长满了一两米深的杂草,还留下很多曾经种植瓜蒌所架设的水泥柱。此外,由于曾是老窑厂的所在地,荒地里到处都是碎石砖头。

“这里一共有68亩,现在种了35亩玉米、33亩大豆。当时我们光平整土地就花了20多天,不仅需要挖机清杂草,还要人工捡石子,并且需要到外地运输黄土进来,对表层进行覆盖、施肥。”王震是涓桥村党总支书记,他介绍,这块撂荒地一直是村里的“心病”。如今,在上级的支持和帮助下,涓桥村终于下定决心对这块地进行整治。下一步,就是要谋划如何更好地在这片土地上“生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笔者了解,如今,该村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已经与贵池区供销社达成协议,成立了涓桥村供销合作社有限责任公司,拟打造集种植、养殖、采摘、垂钓、休闲、餐饮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为了扩大规模,该村又盘活了村民的一批零星地,让部分村民土地以入股形式参与合作社的生态农庄以及辣椒、豆角等农产品种植。目前项目总投资100万元,其中供销社投入30万元,村里以集体加农户方式投入70万元。“成立合作社后,我们可以借用市、区供销社成熟的经营模式和渠道合作生产经营,这样一来,销路将会有保障。”王震说,合作社成立后,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农产品种植等均以吸纳本村富余劳动力为主,目前已增加当地群众务工400余人次。相信这片撂荒地的整治,将给村庄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也会更好地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从今年4月份开始,涓桥镇就紧盯集中连片撂荒地,精准施策,结合农事农时,分类制定撂荒地利用方案,做到应种尽种、宜种尽种,对水源有保障的撂荒田种植水稻,其他的种植玉米等旱粮作物,边复垦,边种植。截至7月22日,已对排查出的935.57亩撂荒地全部复耕复种到位。”李四军表示,下一步,涓桥镇将持续加强统筹谋划,做好宣传引导,强化服务保障,开展督查指导等工作,全力保障镇域内粮食生产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