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招双引”招来的是项目、资本、人才,引来的是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抓住了“双招双引”,就抓住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2022年,我区坚持把“双招双引”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持续发起项目“引建”攻势,紧盯目标、强化措施、攻坚克难,全力推动招商引资工作质效双提升。
初步统计,1至6月份,全区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8个,同比增长8.6%,其中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个,15亿元以上项目1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93.6亿元,同比增长11.7%。
招商引资工作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从曾经的传统招商模式到如今的“链式招商”“飞地招商”“以商招商”,我区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新模式,激发招引活力,全力构建全区上下齐抓共管的大招商新格局。今年上半年,我区成立由区级领导牵头的区“4+3”新兴产业招商工作团,下设21支专职招商工作队,累计赴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外出开展招商活动78批次,外出对接意向客商331批次。
同时,我区大力推行“云洽谈”“云推介”“云签约”,累计线上对接意向客商80批次,捕捉项目线索40余条,成功举办线上线下重点项目签约活动,共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额逾140亿元。此外,通过“云洽谈”,5月27日,总投资108亿元的池州中建材新材料项目暨港廊一体化工程正式签订投资协议书。
中建材新材料项目暨港廊一体化工程项目概念图
据了解,池州中建材新材料暨港廊一体化项目由矿产品开采加工、廊道运输线和码头三部分组成,建设年产4000万吨灰岩矿开采加工和年运输能力4000万吨港廊一体化工程。其中,矿山项目位于梅街镇横山,计划投资68亿元,建设年产4000万吨建筑骨料开采加工生产线;矿产品运输廊道项目线路总长约36公里,线路起点为梅街镇横山,经涓桥镇、秋江街道至乌沙码头,包含隧道段约12公里,高架段约24公里,总投资约28亿元,设计年运输能力4000万吨;码头项目位于乌沙镇,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新建8个5000(兼顾10000)吨级公用泊位,使用岸线长度1025米,年设计吞吐量达到6000万吨。
“自项目签约以来,我们紧盯目标,集中精力落实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以开工即冲刺的姿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加速跑’,把池州中建材项目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示范项目和长三角最具竞争力的骨料生产基地!”池州中建材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方权说道。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双招双引的源头活水,项目不仅要招得来,更要落得快、留得住,我区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的服务理念,按照“一企一策”提供“店小二”式服务,力促项目落地。安徽中侨电子有限公司是一家总投资15亿元的高新电子企业,从洽谈签约到落地建设仅用不到三个月时间,跑出了项目招引的“贵池速度”。
“这里是我们多次考察后觉得最适合的地方了,不但满足我们在生产场地和交通运输方面的硬性需求,同时,在快速落地、建设投产等方面,政府和园区也给予了我们很多政策支持,大大减少了时间成本,我们十分满意。” 安徽中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威说道。目前,该公司已经组装完成两条产品生产线和一条成品组装线,今年4月份试运行以来,每月产值可达500万,9月份全线建成投产后,预计今年产值可达1亿元,后续每年产值3至4亿元左右。
人才,是“智”撑发展的关键因素,做好人才“引、育、用、留”四篇文章尤为重要,今年以来,我区不断拓展招才引智渠道,大力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推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来池创办创新项目,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同时,围绕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不断构建引才、育才、用才、留才一体推进的良好机制。锦圣年产30000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结构制件项目位于池州高新区东区,为了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延伸产业链,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该公司投入3000万元建设企业研发中心,组建了一支由博士带队,研究生2人、本科以上11人组成的研发团队。“我们还专门成立了技术研发公司,方便与其他高新技术公司加强合作,进一步加快技术孵化,更好更快地将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来。”安徽锦圣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红介绍道。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让高水平服务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今年上半年,全区122个省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9.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7.9%,项目开工率72.22%、竣工率81.25%;145个市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4.31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9.68%,项目开工率87.8%、竣工率75%。
接下来,我区将继续聚焦“4+3”新兴产业,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 ,进一步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组建专家智库,全力打造“贵在服务”营商环境品牌,持续出台助企纾困、金融助企等组合式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企业诉求“直通车”工作机制,助力“双招双引”,力促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为贵池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