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贵池:“红色引擎”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2-07-02 09:45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必经之路。如何做好村级集体经济这块“大蛋糕”?贵池区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推动党建融入发展,在抓具体、抓深入、抓落实上聚焦发力,以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引领村级集体经济跑出“加速度”。

谁来干?建强队伍“有硬招”

姚强是涓桥镇四联村党总支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他和全区八批选派干部一样,是党组织精心挑选安排到村里的“领头羊”,承担着光荣的任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是我区发挥党建“新引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一招——建强队伍。

2017年4月,姚强正式驻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基层党建。通过带头开展党员承诺践诺、加强党总支标准化建设、改建村党员活动室、完善规章制度、抓实理论学习等方式,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目前,该村共有党员62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两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2021年,四联村党总支荣获池州市“五个好”党组织标兵单位荣誉称号。

姚强深知,抓实党建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发展好村级集体经济。结合村情实际,他与村“两委”确定了将光伏、黑木耳、黄精作为四联村产业发展重点,均取得了良好效益。2018年,四联村摘帽出列,2019年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出列,2021年集体经济收入51.9万元,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综合考核连续多年在涓桥镇名列前茅。村民檀友华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咱这变化这么大,那最终还是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啊,下派了这么多优秀的人来村里”。

村子里有“能人”,乡村振兴就有了“灵魂”。笔者从区委组织部获悉,为了选好发展骨干,建强过硬队伍,我区突出抓党建促发展的用人导向,圆满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注重从本土致富带头人中选拔村“两委”干部,新一届村“两委”中致富带头人占13.51%,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中致富带头人占26.16%。为了更好帮助大家提升工作能力,我区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作为新一届村“两委”初任培训重要课程,对所有村“两委”干部进行了全面培训,着力增强新一届村“两委”干部抓经济谋发展的本领。此外,今年,我区还投入了706.47万元,持续落实村“两委”干部基本报酬正常增长机制,比照乡镇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工资水平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村“两委”干部发放报酬,吸引优秀青年人才扎根农村。

为激励“能人”干事热情,我区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绩效与村干部收入挂钩机制,对照集体经济经营性增收情况,2021年以来共为113个村拨付奖补资金250余万元。同时,拿出2个行政编制面向优秀村干部定向招考,并计划于今年下半年从优秀村“两委”干部中招聘一批基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着力激发广大村“两委”干部干事热情。

怎么干?组建体系“有绝招”

建强基层组织,不仅要有人,还得有健全的“红色堡垒”。这是我区发挥党建“新引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二招——组建体系。

近日,马衙街道的茶山村党群服务综合体顺利通过验收。截至目前,该街道已经建立了三个党群服务综合体,实现了农村示范型党组织全覆盖,特别是他们所打造的“五美灵芝”“党建促发展,滨河换新颜”“红心向党,多彩茶山”党建品牌均入选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十大品牌。

马衙街道的基层党建体系建设是全区农村党建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据悉,我区先后投入1000万元,于2019年起在172个村党组织创新实施农村示范型党组织全覆盖工程,并在42个村高标准打造农村党建示范点。此外,还先后投入300余万元,创新实施农村党小组“六有”规范化建设,1183个农村党小组全面实现有阵地、有经费、有制度、有活动、有指导、有成效的“六有”标准。截至目前,先后评选出40个“全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品牌”。

笔者了解,为了建好工作体系,夯实发展基础,我区严格落实省“百千万”工程和领导小组联席会议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扩大)会议,通报进展情况,研究存在问题,安排部署下步工作。还制定并严格落实集体经济发展区、镇党政领导班子包村联系制度,对每年的扶强扶优村各安排1名区、镇党政领导班子进行包村联系。近年来,先后扶持64个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培育强村36个,集中整治6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

干什么?发展产业“有妙招”

村庄要发展,产业是基础。我区在建强基层党组织的同时,通过抓示范、抓联盟、抓特色,来全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破茧成蝶”。这是我区发挥党建“新引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第三招——发展产业。

梅村镇霄坑村是我区重点培育的19个“贵池六强村”之一,茶叶是这里的支柱产业。该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建伟立足于霄坑村丰富的红色资源,提出“用红色精神引领绿色发展”,带领干部群众修复村内革命遗址,结合实际建成了“池州保密革命教育基地”和全市唯一的“老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宣教馆”。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霄坑村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发展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游玩,间接带动霄坑村茶产业发展,实现村民增收。

霄坑村的发展路径,有着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区注重培育像霄坑村一样的重点村,专门印发了《“贵池六强村”培育工作方案》,深入推进19个“贵池六强村”培育工作,为每个村安排了45万元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确保全面培育成集体经济强村。同时,指导各镇街认真摸排、上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每年扶持25个左右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全面抓好典型培育,为其他村集体经济发展打造典型学习“示范点”。

此外,近年来,“村级联盟”一词在老百姓中间逐渐“走红”。村级联盟,顾名思义就是各个村打破行政界限,让地域相邻、产业相近、资源相似的村“抱团”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发展活力不断激发。我区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人文相亲”的原则,引导各地组建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村级联盟”,推动抱团发展。目前,全区已形成里山黄精、梅村木耳、乌沙葛根等规模联盟3个,其他镇街道正围绕优势产业开展积极探索,确保年底前各涉农镇街道均组建1个以上“村级联盟”。

我区还注重特色产业的发展,逐村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指导各村因村制宜,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涌现出牌楼镇佳山村水蛭养殖、墩上街道石铺村物业发展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发展典型。探索开展“红色美丽村”创建工作,充分挖掘贵池红色资源,助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涌现出梅村镇霄坑村红色旅游等一批“红色美丽村”。

据统计,全区今年1至5月,17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839.54万元,村均收入突破22.32万元,同比增长125%。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