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省级媒体接连关注贵池助企纾困、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

发布时间:2022-06-29 08:11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日前,《安徽日报》在不同版面刊发了《送法进企业 纾困助发展》《青梅园里欢笑多》等新闻作品,集中报道了贵池在助企纾困解难题、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举措实在哪?欢笑多在哪?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送法进企业 纾困助发展

“感谢贵池区人民法院帮助调解并为我公司开具了《信用修复证明书》,目前公司已经恢复正常生产,还顺利完成了‘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项目申报。”近日,中玺新材料(安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方庆忠高兴地说。

2020年,受疫情影响,方庆忠所在的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被起诉至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法院,并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今年,贵池区人民法院通过“和解—融资—盘活—经营”方式,重新组织原被告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并于今年1月促成双方达成执行和解,为企业纾困融资争取时间。

经过法院调解,中玺公司与原告方约定延期还款的履行期限,恢复了正常生产。然而,企业在申报“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企业”等项目时,却因征信报告记录显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无法完成申报。为此,中玺公司近日再次向法院求助。

贵池区人民法院查询发现,案件和解后,该院虽在原告同意后将中玺公司的失信信息予以屏蔽,但该企业征信报告中仍显示为“失信被执行人”。考虑到企业申报项目时间紧张,贵池区人民法院结合“江淮风暴”执行攻坚优化营商环境之夏季行动,立即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帮助企业顺利完成项目申报。

今年以来,贵池区人民法院结合“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服务企业家日”等活动,送法进企业,倾听企业在生产发展中的司法需求,全力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该院走访企业22家,解决问题16个。同时出台5项措施助力优化全区营商环境,在充分保护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对符合标准的企业,坚持不超标的查封、不查封空账户,积极协调债权人,支持被执行人企业发展生产,早日履行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设立商会调解工作室,开辟快捷化解涉企纠纷新渠道,构建起“法院+商会”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格局,目前商会调解委员会已调解涉企案件26件。

青梅园里欢笑多

“最近,我们一直在山上果园除草,一天挣100块钱。”6月21日,在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长垅村青梅基地里忙碌的柯爱花高兴地说。

柯爱花是长垅村湾里村民组村民。几年前,她一直外出务工,如今她在家门口工作,还能照看孩子上学。

柯爱花的生活变化,源于4年前长垅村的一个“决定”。当时有着“三山夹一垅”之称的长垅村,位置偏僻、资源稀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7亩。但是,其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却让贵池区大唐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建村瞅见了发展良机。

“梅街镇不能没有梅。”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李建村决定在长垅村投入资金500万元,与村“两委”合作打造一个惠民、利民、富民的青梅种植基地。

“以前也有人说来投资,还不是看了两眼就走了?”“我家就这么点地,流转了有保障吗?”刚开始,村企共建的思路让不少村民产生疑虑,导致项目在土地流转环节便“卡了壳”。在村民的议论声中,李建村主动与村“两委”协调沟通,商量对策。

“我们直接拿着土地流转费,一户户上门量地测算,村民现场领钱。看到我们确实是真心做事,村民都积极配合。当年,我们便流转利用闲置山场、土地1000余亩。”长垅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桂秋生告诉记者。

近年来,村干部们都下沉青梅基地,观察树苗生长情况,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截至目前,青梅基地已使用项目资金325万元,青梅种植面积达870亩,利用青梅套种黄精350亩。

“今年,青梅已进入生产期,果实直接由安徽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长垅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内,驻村第一书记吴国义正在和李建村商讨青梅基地的未来规划,“经初步统计,平均亩产约400公斤,按近年市场平均价每公斤2元钱来算,年总产值约100万元。再加上黄精长成后的收益,预计可以一次性增加村集体收入近百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