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梅街镇,漫步其中,一座座房,错落有致;一户户窗,干净明亮。放眼望去,在浓浓绿意紧密环绕下,道路一侧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古色古香,远眺见山,近听闻水,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原本偏僻的乡村,如今成为城里人向往的旅游“打卡地”。
走进梅街镇的源溪村,道路干净整洁,河水清澈见底。漫步在源溪村干净整洁的村道上,处处都给人清新的感受,让人心旷神怡。
近年来,源溪村以打造旅游特色乡村为目标,先后建设了白洋河源头景观带、水口林、村民活动中心、傩戏演绎广场等一大批公共服务和旅游景观设施,挖掘历史遗迹、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人文元素,注重生态资源和产业发展的结合,天蓝水净、地绿山青、村容整洁、舒适宜居的新源溪已成为梅街镇一张靓丽的名片。
“这两年,我们村环境变好了,颜值高了,很多外地游客都来村里游玩,大家伙得到了很多实惠。”村民曹昌龙高兴地说道。该村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仅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还为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加上源溪村的自然景观优美,历史文化悠久,很多周边和外地游客纷纷慕名而至,村民们在镇村的支持下纷纷办起了农家乐,开展傩戏表演,增加了不少收入。“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跟进农家乐、民宿,全力打造美丽乡村,促进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双增长。”谈到未来源溪村的发展,源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聂刚很有信心。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美了环境,更是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现在,群众也自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来,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该镇联系村干部也颇有感触地说。源溪村建立了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最美庭院、最美家庭、最美婆婆媳妇等评比活动,形成了“整治环境,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村民环卫意识普遍提高,村庄环境显著提升。
一处美延伸到处处美,梅街镇始终将“生态美”置于锦绣梅街建设重要位置,倾力擦亮绿色生态本底。白洋河畔的刘街社区,是“中国传统古村落”、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州傩”主要发源地,今年以来,刘街社区党委以“白洋先锋,三好刘街”为工作品牌,坚持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美丽乡村建设、文明创建、农村“三大革命”及移风易俗等工作有机结合,整合资源要素,一体化推进,打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组合拳”,着力提升社区“颜值”和群众生活品质。
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梅街镇坚持系统思维,注重乡土味道、深挖历史古韵,传承乡土文脉,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居民生活品质提升明显。“我们将坚持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在做好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的同时,自我加压,镇本级投入100余万元打造姚街马坦组、刘街社区立山组、源溪村程家山组三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点,营造干净、舒适、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加速形成‘点上有示范、线上有风景、面上换新颜’的农村人居环境新格局。”梅街镇相关负责人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