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我区推动小龙虾产业发展由“热”转“强”

发布时间:2022-06-18 09:25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六月,正是龙虾上市的季节,凌晨4点,牛头山镇牛头山村村民陈新才便早早起了床——他要赶在收购商上门之前把前一天下午放到水里的虾笼收上来。“小龙虾喜欢昼伏夜出,虾笼必须下午放,早上收。”一边介绍,陈新才一边麻利的抖弄着虾笼,一只只膘肥体壮的小龙虾顺着网口滚落到筐子里。由于今年的小龙虾品质好、销路畅,预计陈新才的200亩的虾田能给他带来20万左右的收入。“不但自己赚到了钱,我还雇请了好几位乡亲在这里帮忙,每天工资150元。”看着手里张牙舞爪的大虾,陈新才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很快,捕上来的小龙虾将被工人按个头重量分拣好,搬上货车,迅速送往周边各大超市、菜场。

笔者从区水产业发展中心了解到,近年来,依托河湖密布、水源充足的优势,我区稻渔(虾)综合种养规模逐年增加。这种新的轮作模式不但能让农田每年的亩均产值提高千元以上,大大调动农民种稻的积极性,还能显著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具有经济、生态、社会等多重效应。目前,全区100亩以上稻渔(虾)综合种养大户超300户,预计今年总面积将超7万亩,小龙虾产量超8000吨。眼下,稻渔(虾)综合种养已经成为梅龙、秋江、牛头山、马衙、江口、乌沙等渔业重点镇街提高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热门产业。

如何将热门产业发展成为强势产业,让稻渔(虾)综合种养成为我区乡村产业振兴的稳定增长点?在另一边的秋江街道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内,一群人正在积极探索。“目前我区小龙虾养殖仍以个体养殖户为主,生产经营规模小,普遍处于粗放型养殖阶段,工厂化育苗、商品虾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等技术亟待研究和解决。”基地负责人、贵池区小龙虾产业协会会长王自胜向笔者介绍道。

为此,我区采取政策扶持、科技推动和机制促进“三管齐下”的方式,重点扶持龙虾苗种繁育、稻虾连作、稻虾共作等项目发展。在聘请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等单位专家担任养殖技术顾问,指导养殖户科学养殖的同时,相关部门还积极与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指导各示范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工作,以提高我区小龙虾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科学养殖和精细化管理,1300余亩的示范基地年出产小龙虾达40余万斤,亩产明显高于普通虾田。”王自胜告诉笔者,接下来,基地将在省级科研团队的指导下,选种生长周期短、品质优良、产量可观的优质稻,以期进一步提高稻虾综合种养的亩均效益。

下一步,我区将在积极推广科学养殖和精细化管理的同时,以小龙虾产业协会为纽带和依托,扶持龙头企业做大规模,提升标准化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推进区域公共品牌注册,形成区域性优势产业。同时,积极延链发展龙虾苗种繁育、小龙虾产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带动周边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