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池干群期待已久的一项通报结果出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市节能减排减污整改百日攻坚行动中,贵池区名列各县区第一!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通报表扬、名列第一的背后,是整个贵池区石灰石行业“水洗式颜值”的刷新!更是对贵池区“壮士断腕”式整治最好的肯定。如何做到“涅槃重生”?如何更好统筹发展与环保?查家底、促整改、强技术、引资本、定规范……近日,笔者在贵池区石灰石行业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中找到了答案。
查家底:拉网摸排,理清石灰石行业“前世今生”
自去年9月份以来,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总经济师喻松就成了贵池各家石灰石企业的“常客”。因为,他要和同事们一起从专业的角度为每家企业建立档案。
工艺设备、节能和环保评价手续、能源消耗、减排减污、项目建设、工业产值……在喻松手中,一列长长表格内的数据印证了这些年来贵池石灰石行业转型升级的成效,也见证了贵池人孜孜不倦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定决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对环保的要求也是一再‘加码’,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在进一步细化企业水、大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要求各炉窑(石灰石)企业必须建设脱硫、脱销设施及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喻松介绍,为守护绿水青山,去年8月份,池州市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节能减排减污整改百日攻坚行动。于是,我区同步开启整治行动,并将石灰石加工行业作为重点,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前所未有的力度对该行业进行重新洗牌。
随后,我区立即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区经信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石灰石加工行业排查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并成立工作专班,负责全区石灰石加工行业排查整治日常工作。
制定整治方案、开启逐户摸排模式、建立一企一档……短短10天时间,我区将石灰石矿加工产业的“家底”摸了个一清二楚。据悉,我区石灰石矿加工产业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曾是全区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经排查,目前全区共备案23家石灰煅烧加工企业,其中存量企业(生产企业)12家,备案总产能442万吨,实际建成产能202.3万吨,建成窑体29座(立窑28座、旋窑1座);在建未投产企业4家,备案总产能137万吨,建成立窑6座(东方钙业4座、琅河精品钙业2座);批而未建项目7个,备案总产能512万吨。16家企业批复能源综合消费总量41.59万吨标准煤,2020年实际能源综合消费量14.42万吨标准煤。
促整改:重拳整治,撤销7个批而未建项目并拆除6座土窑
在贵池区石灰石加工行业排查整治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这里工工整整地摆放着全区石灰石加工企业的“一企一策”资料。
“我们在排查的基础上建立‘一企一策’,然后再组织业内专家学者对这些企业进行‘过筛’,最后将企业分为存量企业(生产企业)、在建未投产企业,随后按照‘淘汰关停一批、整改提升一批、做优做强一批’的工作目标,‘一企一策’提出综合评估和整改意见”。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中华是该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对于此次整治,他说:“如果说摸家底是正式拉开了百日攻坚的序幕,那么一座座窑体的拆除则是吹响了百日攻坚的号角”。
根据筛查结果,去年9月初,针对部分企业窑体节能环保不达标的情况,我区开始实施拆除行动。对东南钙业现有砖窑窑体进行了拆除,直接淘汰该企业氧化钙生产能力5万吨。同时,拆除了兴旺钙业老厂区土窑6座、产能20万吨。此外,通过安徽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撤销了年产20万吨高活性氧化钙等7个项目的审查备案。
强技术:更新迭代,统一安装烟气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设备
撤销了未建的,拆掉了落后的,剩下大部分则是需要进一步提升工艺的。近日,笔者走进里山街道一家石灰石企业,实地感受整改提升所带来的效果,着实被眼前的景象刷新了对石灰石行业的认知。
厂房内外集体“洗澡”焕然一新、所有技术设备统一“体检”完成更新、厂区道路全部铺设沥青柏油提升档次、全过程自动化封闭作业告别“灰头土脸”……在里山街道琅河钙业有限公司,一系列的整改提升措施成效明显。“我们先后花了500多万,引进了一整套环保处理设备,并对厂区内外的环境进行了整体提升。虽然从目前看,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这套设备在节能环保方面有着非常好的优越性,每年也能帮助企业节约近200万元的能耗成本。”该公司董事长王建国说,目前,公司正在建设二期项目,新项目也会按照现在的标准进行配置。
(杨明星/摄)
采访间,我们的一架无人机正在窑顶上空拍摄画面。该公司工作人员误认为这是市区环保工作人员来进行无人机巡查。“现在我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排放远低于要求的地方排放标准。”谈及现在的环境保护力度,这名工作人员淡定的说道。
据悉,根据此次百日攻坚行动方案,我区要求所有炉窑企业限期实施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设备采购、安装、联网及采样平台和在线监测站房规范化建设工作,并同步建设脱硫脱硝自动上药系统。全区在产企业积极行动,对标国内先进水平,迅速组织资金采购减排实施,并抓紧设备安装和调试。截至2021年12月底,除在建、关闭重组的6家企业外,其他10家在产及技改企业均已安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设备,经调试正常运营后将接入区级平台。
引资本:重组升级,全力破解“小散乱”问题
在梅街镇金隆钙业有限公司,干净整齐的厂房内种植了萝卜、青菜、香菜等农家小菜。与厂区有着一道水泥围墙之隔的山间小溪里流淌着清澈见底的溪流,掩映在青山环抱中的厂房素雅而静谧。谁也不曾想到,2019年之前,这块厂房一直遭附近村民诟病,满树的灰尘让整个山坳灰蒙蒙一片。
(杨明星/摄)
如今,通过产能收购,该公司重新焕发生机。目前,公司采用的是自主设计的炉窑自动化系统、脱硫脱硝自动上药系统,并探索出了低温煅烧技术,改进了石灰石煅烧工艺。这不仅提升了产品品质,也在节能减排上实现了新突破。“就像烧菜一样,我们精挑细选了最合适的煤炭,然后通过低温煅烧,使得能源利用率最高。”该公司总经理汪宏说,低温煅烧技术可实现每吨产品煤耗下降八个点,该技术每年可为公司节约500万元成本。如今,该公司已经成为了贵池区首个产能在100万吨的石灰石加工企业,通过收购重组,成功实现“蝶变”。
“金隆钙业的‘新生’是石灰石行业收购重组的一个成功案例,值得在一些企业中进行推广。”刘中华说,在这次百日攻坚行动中,针对部分改造意愿不强、企业投资能力不足的企业,我区也在借鉴早期金隆钙业通过重组后实现‘焕然一新’的例子,正在与一些大企业和优质资本做对接。中国宝武集团关联企业上海宝盛冶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拟整体收购贵兴非矿新材料有限公司、恒旺钙业有限公司、恒盛钙业、鑫美钙业等四家企业,目前,已基本完成对贵兴非矿新材料、恒旺钙业的收购,下一步,将着手对恒盛钙业、鑫美钙业进行整合与重组,从而实现企业生态环保与做大做强同步发展的目标。
定规范:专家把脉,精准指引行业发展规范
重拳整治不是一阵风,百日攻坚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为了贵池石灰石行业的长久发展,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安排,要求我区在探索石灰石行业长效治理上“集思广益”,力争该行业节能减排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经过充分的研究和讨论,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决定邀请北京部委专家前来“诊断把脉”,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去年10月16日,北京部委专家应邀来到我区就石灰石行业整治工作进行考察指导。随后,我区立即召开座谈会,就如何促进石灰石行业转型发展与部委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并达成长期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我区将依托北京专家团队力量,制定石灰产业转型发展规划。同时,制定行业管理规范确保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制定贵池区石灰行业技术标准,实现石灰行业标准化。此外,还将持续组织环保、节能、工艺等方面的行业专家逐企开展诊断工作,“一企一策”提出诊断意见,实现企业高起点建设、严标准排放、高质量发展,真正让石灰石加工企业做到脱胎换骨,石灰石行业做到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021年11月23日,我区又视频连线北京部委专家,就全区石灰石行业规划及标准编写进行对接,持续推进相关规划和标准编制合作的进展,推动石灰石加工行业整治提升。
“石灰石行业整治非一朝一夕之事,万事开头难,成败在决心。下一步,我区将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动摇,持续开展石灰石行业整治工作,通过建立专项‘环长制’、建立工艺提升倒逼机制,设立环保问题熔断机制等来促进矿业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刘中华说,我区将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不再受理石灰石前端产品加工项目的备案和核准。同时,在继续强化企业能源消费管理和推广石灰石行业“亩均效益”评价上下功夫。此外,还将建立行业管理创新机制,组建贵池区石灰加工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发展;成立贵池区石灰产业研究院,邀请国内知名专家组成员担任首席顾问,为贵池石灰石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