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唐代大诗人李白《秋浦歌》诗的意境澄明平静,称道秋浦平天湖的水烟波浩渺,犹如一匹白练。绮丽平天湖,皎然落在贵池区马衙街道与池州主城区的结合部,以它独特的魅力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走进贵池东北部、平天湖东侧的马衙境内,河流纵横,水库众多,马衙桥边青砖黛瓦。古时这里曾设县衙门,马衙桥桥头就曾是古代军马部府署驻地,马衙因而得名。
探访历史,这里,一条古徽道,一座灵芝古镇,一处新四军旧址,静静述说着岁月的沧桑。走进自然,一座太朴山,一处九华天池,完美彰显着生态的和谐。循踪文脉,一个池州学院,一个省人口计生学院,两座高校莘莘学子,代代传承的久远的文风。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和独具特色的人文历史在此交相辉映,成为外地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宜居宜游的乐园。
2019年8月,根据《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池州市马衙街道总体规(2017-2030年)的批复》,街道办事处聚焦服务池州市城区定位,以旅游、健康产业为突破点,努力将马衙打造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市山联动的试点区”。
近年来,随着池州城市东向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在贵池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马衙街道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党建引领,承接了城区城市建设的拓展,带领广大干群努力推进“集镇整体提升”,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治理”,全力开展“乡村振兴发展”。街道党工委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奋发向上的精神,在这片充满生机活力的沃土上,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畅想曲。
区位优势突出。马衙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距高铁站约3公里、距离飞机场约8公里、距高速出入口约4公里,街道距市中心仅14公里。沪渝高速、318国道、铜九铁路、宁宜城际穿境而过。建设中的宁安城际铁路、机场迎宾大道都将给马衙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紧抓机遇,随着贵池政务新区、池州高新区和池州市教育园区的加速建设,马衙渐已成为池州市新的科教中心、客运中心和政务中心。
生态资源丰富。马衙物产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1.9%,被誉为鱼米之乡、江南的幸福小镇。街道下辖11个村,7502户,2.8万人口。当地盛产粮食,米质细腻清香;棉、油、果、药、茶、蚕等农副产品和杉木、毛竹等林产品遍布全街。境内锰、铁等金属矿及花岗岩、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资源丰富。丰收圩生态养殖青鱼、青虾、螃蟹、鳜鱼等众多水产品,作为池州水产品的重要产地,良好的生态湿地环境也成为众多水禽的栖息地和候鸟的歇脚地,圩内群鹤起舞,呈现出和谐的田园风光。
生态宜居的花园。高山出平湖,这里有国家4A级九华天池景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峡谷奇石、溪流飞瀑、古木竹海等自然景观,与红色山村、水力电站、绿色茶园等人文景观相映成趣。太朴山高耸入云,一览众山小,山顶建有池州电视台发射塔。蜿蜒曲折的马衙河、九华河等数条河流奔流不息。岱岭古道青石台阶,古朴的气息一路扑面。红色革命圣地——新四军沿江团马衙旧址,地处街道滨河居委会院冲杨自然村,一代代党员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找寻着院冲杨里的红色记忆。天然氧吧太朴名山,旅游圣境九华天池,静卧百年岱岭徽道,行吟马衙,俨然步入一座生态宜居的后花园。
宜居宜商的净土。马衙街道政通人和,人杰地灵,与佛教名山九华山脉遥遥相望。集镇商旅众多,店铺林立,供电供水、文化教育、网络通讯等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是宜居宜商的一片净土。民生为本,构建和谐。在“灵山秀水通衢地,文旅养生康健街”的发展理念定位下,街道筹资打造美丽乡村,全面实施房屋改造、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生活用能和环卫保洁等五项整治建设,相继完成路面硬化、厕所改造、垃圾清除、绿化补植更新等惠民工程。马衙镇域环境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伴随着经济跨越的步伐与时俱进,为魅力马衙的持续发展增添崭新的内容。近年来,通过招商营商,街道先后吸引“重卡4S店”,“瑶池小镇温泉度假村”、红专季酒店、华东明珠、“磊坤实业”等众多经济实体的落户,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带动农村旅游经营户数百家,从业人员数千名,有力助力着乡村振兴的蓬勃发展。
全域旅游新格局。街道明确以生态旅游休闲项目为主导发展方向,积极引进乡村旅游项目,深度融合文化体验、休闲观光、养生度假,突出田园乡村和健康生态主题,大力发展乡野观光、乡俗体验、乡村度假等乡村旅游综合体,构筑产业融合的大旅游格局。近年来,依托九华天池风景区,驱动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瑶池小镇”、“太朴山生态农业旅游”等品牌,推动传统经济型农业向现代旅游型生态农业转变。九华瑶池小镇温泉养生养老项目工程顺利开工,打造集休闲娱乐、养生度假为一体的室外温泉区和室内温泉馆。
结尾语
谋划一方福祉,造福一方人民。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衙这个池城“后花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久远的人文历史完美交织。展望未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肩负着经济建设加快发展的重任,迈着城乡一体化的步伐,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引领地方经济的腾飞。一个活力无限的新城镇,如火红的朝阳,冉冉升起于平天湖东岸。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