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我为群众办实事】“一站式”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发布时间:2021-12-24 08:58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浏览:
字号:

12月21日,在贵池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这里“熄火”氛围正浓。

在医调委办公室,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满脸怒气地说:“我真不该到私立医院做什么眼袋切除手术,你看这眼袋切的,脂肪都塌陷了,这事我必须要找医院解决……”

在婚调委办公室,一位30多岁的男士着急万分地说:“我老婆不想和我过了,她要起诉离婚,我该怎么办?我真的不想离,你们帮帮我……”

人民调解员方雪青感慨地说:“幸亏现在成立了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各个部门统一入驻后,不仅让老百姓‘只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事,也让调解各环节更加通畅”。

方雪青口中所说的贵池区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于今年11月1日才正式揭牌启用,这是区委主要领导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领衔办理的一项“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范例。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池区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为组长,区委副书记、区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先后10次召开会议专题调度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并带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调研走访过程中,区委主要领导了解到近年来该区存在矛盾纠纷处理不及时、不顺畅、群众反应强烈等问题。于是,立即要求有关部门进行专题调研并及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建设平安和谐贵池的意见》。随后,全市首个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应运而生。

中心启用才一个多月,但已经有了不小的“知名度”。“咱以后有事不用到处乱跑了,可以直接到中心说理去,就在老城区秋浦路,位置很好找。”街头巷尾,议论声不断,池阳街道的刘大爷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把该中心的职能问了个一清二楚,鼓励其他老人有事就上中心“说理”去。

笔者了解,该中心的成立正式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调解“壁垒”。方雪青为笔者例举了一起典型案例。“曾经有一位男士,骑摩托车时被机动车撞了,按照正常来说,这属于交通事故。但不幸的是,在被送往救医的途中,他两次从担架上摔了下来,这就涉及两方面的责任认定。”方雪青说,当事人选择的是“医调”,但因为医调委工作人员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业务不熟悉,在调解过程中,费了一番周折。如今,中心成立了,医调委可直接与已入驻的交通事故专业调解员沟通,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工作闭环:老百姓只进中心一扇门,就有人接待,有人承办,有人调处,变老百姓各个部门到处跑,为中心统一分派“主动跑”。

“一年只有200多个工作日,但区法院每位法官年均需审理300多个案件,压力很大。”区司法局副局长钱晓伟说,中心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息诉、息访,以达到“化解矛盾纠纷关口前置,法官工作阵地重心前移”的效果,虽然做的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按下的是实实在在的“火苗”,办的是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

据悉,该中心由区司法局牵头,将原有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各部门单兵作战、各自为战的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切换”为中心统一协调、集中解决的模式。

在科室设置上,目前,中心设立了办公室、综合调解室、婚调委办公室、医调委办公室、信访评议团办公室、纠纷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在运行模式上,中心依托群众来访接待大厅分流、镇(街道)和区直单位申请移送、上级交办等方式,受理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再由专职调解员组织调解。对于暂未入驻中心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由中心办公室联系,采取轮驻和随叫随驻的方式入驻。

“我们另一个亮点就是在退休的政法干警队伍中聘请了素质过硬的专职调解员,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让老同志发挥余热。”钱晓伟说,目前,中心拥有专业人士8名,下一步,还将根据群众需求,探索“季节性入驻”等方法。比如,在旅游旺季,请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入驻办公。并且,将继续整合“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五老人员等社会专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通过不断创新方式,争取将这件“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探索变成可以长期建立的制度模板,为“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安徽”的总目标贡献“贵池方案。”

据悉,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池区各级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7807户、企业1007家,累计搜集意见建议907条,帮助解决各类问题544个。同时,结合走访调研情况,积极认领群众反映的急愁难盼问题,领办实事项目522件,已全部完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