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我区各地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积极探索振兴路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精准发力,谋发展、促转型,重实干、求实效,在探索如何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10月下旬,笔者来到唐田镇尚书村,放眼望去,村居错落有致,道路整洁宽敞,苍翠绿意映入眼帘,美丽庭院点缀其中。2020年,在市、区两级支持下,唐田镇尚书村启动了月形中心村美丽乡村建设,投入350万元对中心村道路、沟渠、池塘等进行整治。而今,月形中心村的“新妆”有目共睹,户户通的硬化道路让居民出行没了顾虑,灌溉沟渠的建设让农田防旱排涝更加方便,村子里随处可见的文化墙,更是让这里有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行走间遇见当地村民,处处可见舒心笑容。
今年69岁的杨贵英家住尚书村杨山组,笔者见到她时,她正在清扫村民小组的道路,始终笑呵呵的,看起来精气神十足。谈话中,她告诉笔者,作为村里的脱贫户,此前她的家庭因残疾致贫,在村里政策的扶持下,她本人从事村里的公益性岗位,负责所在村民小组的卫生,每个月获得一定的补助。拿她的话来说,村里的大环境现在大变样,越来越美,她也要把家门口打扫好,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最近外面村里每次来人,看到这里环境都要夸上好多句,她自己心里也感到十分高兴。
尚书村村委会主任方金莲告诉笔者,月形中心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体现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沟塘清淤,村庄亮化、绿化等肉眼可见的地方,在不断提升群众文化素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方面,村里也在持续发力,通过美丽庭院、十佳文明户、农村好人评选等工作,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持续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村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乡村美的背后,离不开产业发展的支撑。在前期产业扶持政策支持下,尚书村先后种植管护了200亩左右的山油茶基地,建设丝瓜络加工厂,建设了两座光伏电站,光伏收益用于公益性岗位,让尚书村19个村民组从事公益性岗位的村民,每年有3600元的稳定收入。2020年尚书村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0万元,今年预计达到15万元以上。眼下,尚书村正打算在原有的山油茶基地套种100亩碧根果,为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注入新的动能。
除了发展集体经济外,对于发展自种自养业的村民,村里也有相应的政策支持。村民戴国青通过发展自种自养产业,从贫困户摇身一变成为脱贫典型。由于视力有碍,戴国青无法从事太过繁重的劳动,2017年起,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到户项目以奖代补政策支持下,他开始进行农业养殖。近几年来,养殖规模已达到年均2000多只,不仅增加了家庭收入,还作为创业典型到镇上宣讲,激励更多村民探索增收致富的新出路。
尚书村党总支书记杨雪飞告诉笔者,该村将会从农村人居环境入手,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建设,并做好已实施产业项目的管理,确保产业项目持续发挥增收效益,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美丽乡村。
村居环境宜人,产业发展兴旺,村民增收致富,日子自然越过越红火。如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尚书村仍在积极探索,不断整合资源优势,加强谋划布局,创优工作方法,为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而精准发力,力争完成从“脱贫村”向“振兴村”的华丽转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