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体版
  • 注册
  • 网站无障碍
  • 关怀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政务要闻

点赞!脱贫攻坚的“贵池答卷”

发布时间:2021-02-15 18:25 来源:宝地贵池微信公众号
字号:默认超大

近年来,全区脱贫攻坚工作紧盯目标任务,下足绣花功夫,纵深推进“十大工程”,实现“三个所有、三个全部”(所有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的返贫致贫风险全部消除),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区人民以非凡的意志和智慧,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初心和使命的高质量“答卷”。

截至2020年底,全区1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年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平均2.3万元增至2020年的平均36.26万元;全区66个边缘村全部退出,2020年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8.72万元;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2996.95元增至2020年的11668.23元;按程序、标准识别的896户边缘易致贫户、103户脱贫不稳定户致贫返贫风险全部消除。

压实责任,慎终如始抓落实。我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先后出台《贵池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2016~2020年)》《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方案》《以脱贫攻坚统揽“三农”工作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书记抓抓书记”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部署安排脱贫攻坚工作,传导压紧攻坚责任。提出“四管四必须”(管行业必须管扶贫、管业务必须管扶贫、管发展必须管扶贫、管民生必须管扶贫)原则,成立14个专项工作组,压实各地各部门工作责任。

同时,深化落实帮扶责任,14个贫困村均派驻驻村扶贫工作队,其余有扶贫开发任务的179个村派驻决战决胜“百日攻坚”工作专班,66个边缘村均选派“第一书记”。每年及时安排市区200多个单位3000余人,参与定点帮扶工作,年制定落实帮扶措施约9万余条。2017年,与潜山市每年签署《县域结对帮扶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协议》,两地主要负责同志、部门与镇街累计交流达1800余人次。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391.28万元,帮助潜山市实施扶贫项目98个,扶贫车间10个,吸纳就业1112人,累计产业带动贫困人口5200人。

合力攻坚,高质量推进显成效。抓产业促增收是脱贫的关键。我区积极鼓励、引导企业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技术、帮资金等多种途径,开发优势资源,培育主导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使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池州市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作为池州市加工规模最大的市级黄精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帮助农民解决土地闲置、种植技术、市场拓展等问题,带动周边1000多名贫困户产业分红或就业,贫困户每月可增收2000-3000元。通过吸引本地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形成产业化扶贫多点开花,切实解决这些特殊贫困户产业发展的风险、种养技术不成熟、市场销售渠道不畅等实际问题,同时让贫困户真正参与其中,在产业发展链中找到位置,实现干得了、干得起、长受益。

除此之外,“企业+基金+产业”的扶贫模式也已成为我区很多企业的共识。池州市金家冲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募集200万元设立“墩上街道乡村振兴基金”,支持该区墩上街道龙池村、茅坦村等发展扶贫产业和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当年,龙池村新发展茶园200亩,带动100多名村民就业务工,人均增收近万元。近年来,全区商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提供资金支持3728万余元,为贫困人口解决就业2200余人。其中,80余家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共投入产业帮扶资金1436万元。

五年来,全区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1537个,投入专项财政资金1.57亿元,覆盖7.6万户贫困户。建成14个特色产业扶贫园区,累计带动1402户贫困户,累计为村集体增收122.3万元。建设49个光伏扶贫电站,实现收益637.17万元,建设6个扶贫车间、11个扶贫基地,开发扶贫公益岗位1701个,累计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4365人次,发放补贴1245.73万元。

创新模式,对症施策强帮扶。梅街镇源溪村座落于南部山区,是我区两大水系之一的“白洋河”发源地,境内古树林立,自然风光秀丽。2017年,梅街镇源溪村集体经济收入不到2万元,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急需提升。2018年,源溪村争取“边缘村”帮扶资金30万元,引进大户成立了池州市昊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同年,利用帮扶单位区水利局提供的5万元启动资金,源溪村成立了状元故里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9年加工、制作、销售绞股蓝茶500多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6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多万元,成功退出‘边缘村’行列”。

据了解,为扭转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不平衡局面,把“边缘村”从贫困边缘拉回来,2018年5月,我区出台了“边缘村”帮扶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边缘村”帮扶工作,确定了66个“边缘村”。为帮助这些“边缘村”走出发展困境,通过建立帮扶制度,采取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增长、保障贫困户稳定增收等五项措施,在资金支持、项目安排、人员配备等方面进行帮扶,努力让“边缘村”经济社会发展得到整体提升、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

落细落小,强化保障促提升。尚书村是我区贫困村之一。近年来,区交通运输部门在全面调查该村情况的基础上,将村内道路硬化作为具体帮扶的重点项目,详细规划设计,为尚书村修建了9.8公里道路。对村民们而言,这9.8公里不仅是解决出行不便的普通农村道路,更是一条脱贫致富路和联通外面世界的希望之路,可有效促进当地丝瓜络、山油茶等农业特色项目向外发展。2020年,尚书村人均收入已达到13500元,集体收入19万元,全村已于2017年成功脱贫出列。

为提升农村综合保障水平,截至目前,全区共建设到村交通基础设施1765公里、总投资9.54亿元,其中贫困村建设村道106.07公里,革命老区重点村及边缘村建设的交通基础设施分别为17.83公里、132.93公里,全区村民组通硬化路达到100%。兴修农田基本水利建设1100处、总投资36543.54万元,新修村级公益设施建设289处、总投资3951万元。农村电网改造投入资金3.4亿元,村级通网络比例达100%。新建20个村级为民服务中心,全区172个村级活动场所全面达标。新建和改扩建校舍、运动场地及附属设施建设39.7万平方米,投入4.56亿,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1.03亿。新建及维修改造村卫生室121所。全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及广播电视户户通等基础建设投入1715万元。2016年以来全区共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812户、拨付资金4454.1万元。2016至2020年共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83处,项目总投资5773.39万元。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贵池将一鼓作气、奋勇争先,以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志在必胜的信心决心,奋力谱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