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区坚持底线思维,实施严管严控,认真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等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安全”。全年核查处置国家、省、市局交办件60件,核查处置率达100%;开展食品、农产品、林业产品、野生动物保护等专项整治行动30余次,出动执法人员3400余人次,检查经营主体7200余户次,查处食品违法案件189件,移送涉嫌犯罪案件6件,法院作有罪判决1件,有力打击了食品违法行为。
筑牢疫情“防护墙”。积极应对突发疫情,第一时间关停活禽交易区20个、劝停各类宴席914家14347桌。慎终如始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加强冷链食品全链条管控,严格执行一户一码、一品一码、带码销售,全区215家冷链食品经营户全面入驻“安徽省冷链食品追溯平台”,累计备案冷链食品3.4万公斤,实现了来源可查、去向可追。常态化开展查场所、查产品、查人员、查制度“四查”行动,累计采集环境样品、重点食品样品、从业人员样品490余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完成310名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新冠疫苗紧急接种工作。区市场监管局、区卫健委荣获“安徽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
把牢源头“安全门”。区农业农村局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核定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企业337家,核发食用农产品合格证21247份,持证上市农产品447.6吨。区卫健委监测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402例,成功处置食源性疾病事件4起,按时序完成了25份食品采样任务。区生态环境分局加强重金属行业企业的管理,对14个涉镉重点行业企业开展了集中整治行动。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食品风险分级管理,完成全区8630户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风险分级评定工作,完成率达100%。
上好质量“安全锁”。我区各职能部门聚焦民生关切,紧盯重点环节,突出重点品种,强化监督抽检。区市场监管局全年抽检食用农产品、食品、餐饮具3529批次,合格率96.8 %;快检食用农产品57199批次,筛查问题样品79批次。区发改委在13个产粮镇街抽检粮油产品样本25份。区农业农村局检测水产品等样品4097批次,合格率达99.91%。食品安全监管的靶向性和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区行政执法局强化对学校、医院周边等重点地区食品流动摊点和夜市摊点治理,清理露天烧烤60余家、占道经营食品摊点500余处,依法取缔无证经营食品摊点60余家。区发改委持续开展“优质粮食工程”行动,相继建成了池州市粮食质量监测站等一批粮食质检服务机构,全年服务销售粮食4万吨。区市场监管局聚焦重点时段、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全年排查、处置各类风险隐患459个,下达监督意见书141份,依法没收问题食品60余公斤。
此外,我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 “三小”食品安全整治提升行动,在全市率先出台了配套奖补办法。围绕“规范一批、提升一批、整治一批、淘汰一批”的总体思路,食品小作坊登记率达到100%。取缔小作坊5家,培育示范食品小作坊、小餐饮65户,创建省级示范小作坊 9户,省级餐饮质量安全街区1条。食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档率达到100%。全年培育“三品一标”33个,66家企业在国家和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注册。示范推广食用农产品电子合格证15家,农产品区块链2家。全区学校食堂、大型及以上餐饮服务单位“明厨亮灶”覆盖建设率达100%。完成了18家食品生产销售企业追溯体系试点建设,以及161家学校食堂、24家养老机构食堂大宗食材追溯体系建设。全程可视可控的餐饮智慧化监管系统,在主城区南屏路餐饮质量安全街区率先试点运行。省级鳜鱼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市级苹果梨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食品领域科技平台相继建成,食品行业智慧化监管水平实现再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