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村位于长江沿岸,东与铜陵市大通镇相邻,南临十八索湿地保护区,宁安高铁、G50高速穿境而过,西与桐梓山村接壤,北濒长江。村域面积5.18公顷,耕地面积5120亩,水面1000亩,共18个村民组、725户、2158人,其中贫困户56户,贫困人口128人。大同村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农业,以水稻、茭白、莲藕、大棚芦蒿等农作物为主。近年来为拉动经济发展,大同村大力发展大棚芦蒿、稻虾连作,拉动经济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问题,到处可见堆积的芦蒿秸秆等农业生产垃圾。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发动群众,齐抓共建,党建引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成立组织明确责任。大同村两委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贵池区、街道会议精神,细化落实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明确了目标任务,同时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村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及整治标准。
宣传发动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离不开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为此,村两委积极思考,分步做好工作。为营造浓厚的氛围,先是广泛宣传,及时召开村两委扩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两小”组长会。并成立大同村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针对中心村区域召开了公积、公学村民小组会以及党小组会,发放明白纸、深入农户等方式,宣传、解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和要求,使之家喻户晓、人人明白,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维护的浓厚氛围。其次,因地制宜引导每个农户有序堆放杂物,及时拆除乱搭乱建,规范生活废弃垃圾。同时,积极开展绿化植物栽植等创建活动,真正做到宣传与实效有机结合。
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按照村“两委”干部包组、村党小组长、村民组长包户的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各自区域、职责和工作标准,街道联系村干部定期现场调度、指导协调。工作实施过程中,一是加大对危旧房屋、废弃厕所、废弃禽舍等无功能建筑的拆除力度。二是开展乱堆乱放、陈年垃圾清理。三是加强对村庄内污水塘、污水沟的垃圾清理,坚持整治与提升相结合,对村庄四周、主干道两侧和群众房前屋后的各类垃圾、杂树杂草进行清除和无害化处理。
党建引领注重实效。村党总支以“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为契机,注重发挥村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以“五清一改”工作成效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两小组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党员和村民组长、村民组理事会成员主动带头拆除乱搭乱建和无功能建筑,带头整治自家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问题。对于工作中存在部分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现象,村干部与“两小组长”主动上门,开展思想动员和政策宣传,影响感召群众,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以此带动群众自发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垃圾,改变村民一直以来乱堆乱放的陋习。2019年至今大同村18个村民组已拆除无功能圈舍7处;清理房前房后和巷道柴草杂物等垃圾60吨;鱼塘驳岸2处;黑臭水塘清淤1400平;建成活动小广场、停车场1座;沟渠清淤5条;清理主干道广告150余处;建立人居环境整治村规民约1则;完成改厕50户;高标准修建篱笆500米;栽种绿植480平;处理芦蒿秸秆等生产废料470余吨。
为了巩固实效,大同村进一步落实措施。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督导检查和对保洁人员的管理,努力做到环境卫生管理长效化。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意识,引导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增加收入,增强人居环境管护后劲。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对公积组污水塘进行回填硬化,并建一座小型健身广场,让周边村民休闲有去处;对中心村主干道实行全覆盖绿化;对学生路沿线及中心村周边沟渠进行清淤、硬化,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对7个村民组机耕路实施拓宽硬化工程。利用大同村现有600亩芦蒿产业,提高大同村芦蒿种植条件,将区域内机耕路路基铺石子加宽至4.5米将区域内机耕路路面水泥硬化3.5米,清运区域内的芦蒿秸秆优化农民生产环境从而带领更多村民积极投入到种植芦蒿产业中,充分带动周边贫困户及农户的用工,为贫困户和村民创收。大力推广稻虾连作,减少农药化肥投放,改善土壤、水质,打造有机生态。营造“大同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的浓厚氛围,让村民切实体会到“五清一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努力打造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新大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