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区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2.4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降3.6%,低于全市平均降幅1.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3亿元,下降3.1%;第二产业增加值31.31亿元,下降3.2%;第三产业增加值37.52亿元,下降4.0%。
就这份季度成绩单,笔者专门采访了统计部门负责人和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总体看,一季度经济出现了V字型走势,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明显冲击,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下滑,但全面来看,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特别是进入3月份以来,一产稳定、二产回暖,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成长,经济发展加速回暖、企稳向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已明显收窄。当前,全区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恢复,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
农业生产基本平稳。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一季度,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3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2.7%;一季度,全区蔬菜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增长1.0%和2.0%;肉类总产量6233吨,下降4.1%;期末生猪存栏8.96万头,下降8.5%;禽蛋产量2348吨,增长3.5%;水产品产量20900吨,增长2.8%。
“在复杂局面中,一产保持稳定,主要是我区不失时机抓紧推进春季农业生产,精准出台一系列措施,派出农业技术干部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帮扶,有效组织和推进农业生产、流通、供应。” 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同时,面对疫情大考,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相对货足价稳,也得益于我区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等既有优势。下一步,我区将持续抓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确保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有效提升。
规模工业保持增长。一季度,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低于上年同期增幅5.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0个百分点(全市为下降0.1%)。
“虽然占据二产主导地位的工业经济同比下降,但3月以来企稳向好的发展态势愈发明显,表明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区统计局负责人分析认为,当前全区各行各业开工率、到岗率逐渐上升,用电量、工业用电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园区复工复产率已基本做到了“应复尽复”,各项数据都显示工业正加快回暖复苏。
“工业生产加快恢复,但能否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抢回来,就需要紧紧盯住二季度的回补期,落细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各项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帮助企业提高复产率,并积极开拓和稳定有关市场。” 这名负责人说。
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分析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在疫情影响下,一季度不少经济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但具有高质量发展特征的新兴产业逆势增长非常抢眼。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增长27.8%,高于上年同期增幅10.3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增长54.8%,高于上年同期增幅30.1个百分点。这些在疫情下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新兴产业,是我区近些年大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这次疫情担忧之中的“惊喜”。
投资下降幅度减缓。受疫情影响,我区多数投资项目复工时间在2月底以后,开工时间较往年延后了1个月左右。同时,一些项目由于上游原材料企业尚未全面复产,材料供应存在一定缺口等因素影响,我区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下降了12.8%,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8.9%。按产业分,一产投资下降64.6%,二产投资下降18.9%,三产投资下降1.8%。不过,从3月数据来看,降幅较一、二月份收窄了7.6个百分点。此外,招商引资顺利推进,全区共新引进项目47个,其中省外亿元以上项目12个,增长33.3%,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34.0亿元,基本与上年持平。全区实际利用外资300万美元。
商贸旅游逐渐复苏。数据表明,一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5亿元,下降13.4%,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10.6亿元,下降19.8%,降幅较1至2月份收窄8.4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13532万美元,下降0.9%。接待国内外游客146.15万人次,下降51.7%,旅游总收入16.89亿元,下降54.9%,降幅较前两月分别收窄17.5、10.0个百分点。
综合来看,这次疫情对我区经济影响主要在2月份,其中对一、二产业影响要远小于第三产业,交通运输、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等行业明显下降。不过令人惊喜的是,受疫情催化,服务业中一些新业态(网络销售和服务)、新需求(如智能产品)、电信及信息传输、金融业及政府应急服务等方面因表现出加速增长态势。
目前,我区正出台或运用好上级的刺激旅游餐饮等消费的相关政策,加大服务业有效投入和宣传力度,重塑消费信心,扩大社会消费需求,逐步消除疫情对服务业的负面影响。
财政和居民收入实现增长。今年以来,面对疫情严控期停工停产、实质性减税降费等宏观环境影响,我区精准施策,创新财政支持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用足用好现有政策,主动对接企业了解复工情况,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税源培植,确保了财政收入增幅实现正增长。一季度,全区完成财政收入10.28亿元,增长6.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03亿元,增长17.0%。在财政收入中各项税收收入8.25亿元,下降12.4%,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为80.3%。在主动挖潜增收,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的同时,我区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0.77亿元,同比增长了2.6%,较好的保障了疫情防控、社会保障、脱贫攻坚等刚性支出,为全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随着各级政府指引出台一系列稳就业、保民生的政策措施,一季度全区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48元,增长1.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75元,增长1.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71元,增长1.4%,疫情下居民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回首这个春天,危与机并存,贵池顶住压力、化危为机,一季度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如期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基础、树立了信心。
综合来看,虽然主要经济指标和上年同期相比收窄,但疫情的影响逐步减弱,经济运行逐步向常态恢复。特别是从3月份的数据观察,这种积极因素和向好的势头体现得更加明显。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下,具体怎么干?“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继续在精准精细帮扶实体经济、聚焦重点激发消费潜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着力培育壮大新增长点、扎实有力保障社会民生等方面努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充分利用接下来的三个季度有效时间,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基础上,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大“六稳”力度,全力推进“六保”,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