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至2月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区农业、工业、交通运输、消费等各个行业均带来明显影响,特别是批零、住宿餐饮和旅游等领域影响较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均不同程度下降,部分指标波动较大,但绝大部分指标在全市都位居前列,部分领域、行业内部发展存在亮点。
面对疫情,区委、区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精准稳妥组织企业复工复产,有力有序推动经济疫后复苏,全区经济经受住了疫情冲击。当前,我区企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综合来看,全区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增长。1至2月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1.1个百分点。
外贸进出口开局良好。1至2月份,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9106万美元,增长24.7%,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6.1个百分点,其中进口8209万美元、增长25.4%,出口897万美元,增长18.7%。
财政收入小幅增加,财政支出持续增长。1至2月,全区累计完成财政收入7.13亿元,同比增长0.2%。疫情期间,我区加强各类防控物资和民生保障,全区财政支出持续增长,累计支出4.77亿元,增长7.9%,增幅较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明显。1至2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0.4%,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6%。
消费旅游市场受影响较大。1至2月份,全区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5亿元,同比下降28.2%。接待国内外游客61.36万人次,同比下降69.2%,旅游总收入9.64亿元,同比下降64.9%。
据区统计局分析,疫情对我区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月份,突出表现在服务业方面。疫情期间,境内外游客锐减,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和聚餐几乎为零,批发零售、餐饮住宿等商贸企业受影响较大。同时,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和项目节后复产时间大多数推迟半个月左右,加上人员分批返岗、上游产品供应不及时,下游产品需求大幅减少等叠加影响,复产企业短期难以达产,固定资产投资额难免短期下滑。这些在当前主要表现就是各项指标的增长速度的放缓。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经济方面,由于我区始终聚焦动能转换,坚持项目为王,紧抓项目的招大引强,贵航特钢、池州海螺、友进冠华这些大型企业在疫情期间持续生产,稳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大盘。特别是去年下半年部分大项目的竣工投产,也形成了一季度新的增长点。更令人欣喜的是,产业转型升级效果显现,全区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增长29.1%,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8.2个百分点,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17.1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增长54.0%,高于全市平均增幅34.1个百分点,高于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42.0个百分点。随着疫情的好转和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地落实,预计一季度全区工业仍然能保持较高的增幅。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我区已打出了“组合拳”,一方面,调整充实区主导产业招商工作队,强力招商力量,创新“线上”招商机制,突出增量项目招商,强化存量企业增资扩能,确保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档”。另一方面,精简行政审批程序,开通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加快项目落地生根。这些措施成效也在逐步显现,1至2月,全区新引进项目11个,其中省外亿元以上项目6个,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2.57亿元。在3月20日,我区不仅有15个重点项目开工,还有 14个项目集中签约,投资总额达到259.5亿元,这些必将增强发展后劲。
区统计局负责人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我区经济产生了较大冲击,但随着全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各项政策措施效果的不断显现,企业复工复产不断推进,人民生产生活秩序渐趋正常,经济运行趋于平稳的态势日渐明显,疫情的后期影响将逐步减轻,全区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正逐步恢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没有改变。下一阶段,我区将统筹兼顾防疫、发展两项重点,紧盯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强化“六稳”举措,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