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村座落在安徽省江南产业集中规划区域内,位于梅龙街道办事处的东南面。北接九华山旅游机场,东连西岔湖,南邻宁安城际铁路及沪渝高速,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自然村落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淳朴。村北有包拯后裔子孙兴建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1257平方米的包氏宗祠;村南有柯氏后代修建的和谐亭。辖区面积6.1平方公里,常住村民2057人,农户647户,辖16个村民组。耕地面积3980余亩,山场面积4700余亩,可养殖水面积400余亩。近年来,祠堂村认真贯彻“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针,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布局谋篇,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发展。村委会根据区委、区政府和梅龙街道“五清一改”统一部署,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一、坚持网格化管理。为实现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向纵深推进,祠堂村健全工作机制,细化管理网络,努力实现责任到人、包保到户、保洁到位。建立整治工作机制,通过定目标、定任务、定进度、定人员、定责任的办法,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建立包保责任机制,严格落实村干部包组,村民组长、党小组组长包户,农户“门前三包”(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网格化管理。建立保洁长效机制,成立祠堂村保洁队伍,长期聘请9名保洁员,对全村16个村民组垃圾集中清理、路面定期清扫。通过“最美庭院”大家评、责任区巡查评,年终保洁员绩效考核评等机制,激励和督促全村农户积极参与到“五清一改”工作中。
二、坚持常态化清洁。采取会议安排、广泛宣传、倡议行动、志愿服务等方式,不断浓厚氛围,不断凝聚力量,不断巩固成果,着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全力人人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倡导者、参与者和维护者,既扫房前房后,又抓“五清一改”。2019年5月以来,开展清洁卫生宣传教育活动20余次,清理公路沿线杂草3.7公里,拆除无功能房屋640平米,整修房屋1500平米,清理墙体广告牌12块,清理清运陈年垃圾45吨,清理农业废弃物12吨,整治塘口3座,清理黑臭水体3000平方米,主干道两侧沟渠护坡衬砌700米,水泥硬化500平方米。
三、坚持特色化创新。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祠堂严格做到“三个先行”,即根据人文地理特点先行设计规划、根据整村推进要求先行学习试点、根据广大群众诉求先行落地见效,宜绿化的绿化,宜硬化的硬化,宜文化的文化,打造符合祠堂村包拯孝廉传家江南水乡大韵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截至目前,安装“灵秀江南”村标一座,新建栅栏1900米,主干道两侧植树1950棵,花卉草坪绿化8000余平方米,新建文化墙490平方米,新建休闲文化广场800平方米,新建停车场54平方米。
四、坚持动态化延伸。推进人居环境向覆盖面和精细化延伸,广泛辐射到全村文化、产业、村庄、庭院各个领域和角落,建成包氏家风馆、乡村大舞台,近期培育540亩山油茶园,评选最美村组、最美庭院,全力抓好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整治格局,不断推动全村人居环境再上新台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