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层林尽染,研学正当时。为让学生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皖南民俗文化精髓。
2025 年秋季,一批批小学学生前往九华天池傩仙镇,开展以 “赏传统民俗・寻非遗魅力” 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传统文化、体验非遗传承的 “新玩法”。
01非遗演出燃全场舞狮唤醒文化魂
上午 9 时许,研学活动在热闹非凡的非遗展演中拉开帷幕,非遗舞狮表演率先点燃现场气氛。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声,两头 “雄狮” 灵动登场,时而跳跃腾挪,时而摇头摆尾,憨态可掬又不失威风,每一个高难度动作都引得台下同学们阵阵欢呼,纷纷踮起脚尖凑近观看,不少人还举起手想要与 “雄狮” 互动。演出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热烈的讨论声此起彼伏,非遗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萌动。
演出落幕时,孩子们的讨论仍充满激情:“狮子的皮毛好有光泽!”“刚才那个跳跃太厉害了!” 非遗文化的种子,就在这一声声惊叹与欢笑中,悄然在孩子们心种下。而这,正是九华天池傩仙镇坚守非遗传承的初心——让传统文化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能亲眼所见、亲身感受的鲜活力量。
02天池美景谱秋韵双馆探秘触童心
在景区工作人员的有序带领下,孩子们紧接着走进了九华天池傩仙镇的两大 “文化宝库”——傩文化馆与皖南民俗文化馆,开启深度探秘之旅。
踏入傩文化馆,仿佛穿越千年时光。馆内整齐陈列的一件件傩面具,色彩绚丽、造型独特,每一件神秘的傩面都讲述着一段神奇的傩文化故事,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工作人员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孩子们讲解傩戏的起源、发展、演化历程,以及不同地区傩戏的表演特色。
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有的低头记录知识点,有的凑到展柜前仔细观察面具的细部特征,时不时还会举手提问:“这个面具代表什么角色呀?”“以前人们为什么要跳傩戏呢?” 求知的目光里,满是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向往。
在皖南民俗文化馆,浓郁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馆内展示的皖南传统民居模型、农具、民间工艺品、特色饮食文化等,生动再现了皖南地区的民俗风情和生活场景。玻璃陈列柜里,一套泛黄的小人书整齐摆放,引得几个孩子趴在柜前驻足观望。透过透亮的玻璃,图文并茂的内页若隐若现,通过实物观察、互动体验和趣味阅读,孩子们深入了解了皖南农耕文化和民俗风情的独特魅力,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孩子们或亲手触摸农耕工具,感受岁月的痕迹;或在互动体验区尝试简单的民俗技艺;或翻阅趣味读物,了解皖南的过往故事。在看、听、触、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读懂了皖南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更真切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创造力。皖南文化的温情,如涓涓细流般悄然滋养着每一颗纯真童心。
03研学收官意未尽文化薪火永相传
当研学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的脸上仍满是意犹未尽。此次在九华天池傩仙镇的研学之旅,通过 “精彩演出 + 深度观展 + 互动体验” 的多元形式,让孩子们走出了课堂,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与皖南民俗,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在心中种下了热爱传统文化的种子。
“以前只听大人说过非遗,今天亲眼看到舞狮、傩面舞,还了解了这么多皖南民俗知识,感觉特别有意思!”一位李同学的话,道出了所有孩子的心声。而带队老师也对此次研学活动给予高度认可:“九华天池傩仙镇的研学资源特别丰富,能让孩子们真正走进传统文化,这样的体验特别有意义。”
作为非遗文化传承与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九华天池傩仙镇始终致力于让传统文化 “活” 起来、“火” 起来。未来,我们将继续深耕非遗与民俗资源,不断丰富研学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为更多青少年打造沉浸式、趣味性的文化研学平台,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访客,都能在秋光与文化的交融中,感受传统之美,助力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秋光正好,文化可期。九华天池傩仙镇期待更多学校、更多孩子前来,在这里与非遗相遇,与民俗同行,开启一场难忘的文化研学之旅!